时间: 2025-05-07 16:1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2:26
张侯起巴渝,翼若垂天鹏。
历诋汉诸公,霜风拂觚棱。
去国行万里,淡如云水僧。
归来头亦白,小试不尽能。
湖海尚豪气,有人议陈登。
持节三晋邦,典刑寄哀矜。
公家有闲日,禅窟问香灯。
因来叙行李,斩寄老崖藤。
张侯从巴渝出发,像那垂天的鹏鸟一样展翅高飞。
他经历了对汉代诸公的非议,像霜风拂过雕刻的棱角。
他远离祖国行走了万里,心境如同云水间的僧人一般淡泊。
归来时头发已经白了,然而他的才能仍不能尽显。
湖海之中还保有豪气,听说有人在议论陈登。
他持有三晋的节令,典章制度寄托了他的哀伤与怜悯。
公家有空闲的日子,便在禅院里问候香灯。
因此来到这里叙谈行李,剪断寄托在老崖藤上的情感。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张天觉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其才能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张天觉的豪情壮志与归来的淡泊心境,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黄庭坚的《送张天觉得登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赞美,也深刻地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淡泊。首联“张侯起巴渝,翼若垂天鹏”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张天觉的志向与前程,象征着他将要展翅高飞,追求更高的理想。接着,诗人提到“历诋汉诸公,霜风拂觚棱”,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暗示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难免遭受非议与磨难,体现出一种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
“去国行万里,淡如云水僧”这一句,展现了张天觉远行的孤独与淡泊,仿佛一位云水间的僧人,既有豪情壮志,又有出尘的心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归来时“头亦白”,诗人感慨岁月流逝,但张天觉的才能依然存在,未能完全展示出来,体现出对友人才能的惋惜与期许。
诗的最后几句,“公家有闲日,禅窟问香灯”,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对友人未来的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充分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诗歌造诣和对友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情、志向与人生的无常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张天觉的深情厚谊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豪情与淡泊的对比,突显了黄庭坚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诗词测试:
张侯指的是谁?
A. 张天觉
B. 黄庭坚
C. 陈登
D. 汉诸公
诗中“翼若垂天鹏”比喻什么?
A. 友人的孤独
B. 友人的志向
C. 友人的经历
D. 友人的归来
诗中提到的“云水僧”象征什么?
A. 豪情壮志
B. 淡泊心态
C. 远行者
D. 诗人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黄庭坚的这首诗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