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8:25
峨眉峻极西南著,万影庄严诸佛住。
高标天柱八宏张,雄镇坤维百灵赴。
我来雨霁群峰出,正值春喧三月暮。
上方解冻僧人岩,远俗来游客填路,篮舆牵挽六十里,梯栈高低三万步。
鱼贯攀缘筋力疲,鸟腾陡绝神魂惧。
行经崖坂几萦曲,望极堪舆莽回互。
锦里遥看井底迷,雪山忽认屏间误。
幽岩得照石发彩,阴洞有声雷蓄怒。
楞伽仙音好鸟语,兜罗绵界神龙护。
沧海潮回波浪平,蓝田日暖烟霏布。
长虹欻放白毫光,淡墨俄瞻紫金聚。
应真飞锡众共睹,圆相摄身人自顾。
六牙白象恍当空,三足赤乌潜隐雾。
琉璃瓶莹秋月白,优昙花净含晓露。
瑞境旁连瓦屋起,合成一界如相附。
神灯夜从九顶朝,散作千山无尽炷。
肉眼亲观佛会开,凡躯恐逐仙风惊。
欲寻傅说箕尾间,休访君平斗牛度。
便排阊阖陟高圆,扰扰人寰何足寓。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8:25
作者: 王之望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峨眉峻极西南著,万影庄严诸佛住。
高标天柱八宏张,雄镇坤维百灵赴。
我来雨霁群峰出,正值春喧三月暮。
上方解冻僧人岩,远俗来游客填路,
篮舆牵挽六十里,梯栈高低三万步。
鱼贯攀缘筋力疲,鸟腾陡绝神魂惧。
行经崖坂几萦曲,望极堪舆莽回互。
锦里遥看井底迷,雪山忽认屏间误。
幽岩得照石发彩,阴洞有声雷蓄怒。
楞伽仙音好鸟语,兜罗绵界神龙护。
沧海潮回波浪平,蓝田日暖烟霏布。
长虹欻放白毫光,淡墨俄瞻紫金聚。
应真飞锡众共睹,圆相摄身人自顾。
六牙白象恍当空,三足赤乌潜隐雾。
琉璃瓶莹秋月白,优昙花净含晓露。
瑞境旁连瓦屋起,合成一界如相附。
神灯夜从九顶朝,散作千山无尽炷。
肉眼亲观佛会开,凡躯恐逐仙风惊。
欲寻傅说箕尾间,休访君平斗牛度。
便排阊阖陟高圆,扰扰人寰何足寓。
峨眉山巍峨耸立在西南,万千佛影庄严地栖息其中。
高耸如天柱,八方气势恢宏,雄伟地镇守着大地,吸引百灵飞来。
我在雨霁之后来到这里,正值春天的喧闹,三月的傍晚。
远处的僧人正在解冻的岩石上,游客们熙熙攘攘地填满了路途。
乘坐的轿子牵引着六十里的路程,蜿蜒的梯道高低起伏有三万步。
攀登的人鱼贯而行,筋疲力尽,鸟儿在陡峭的崖壁上飞翔,令人心魂俱惧。
我走过崖边小道,曲折回旋的路途令人迷惘,望尽眼前的景象,犹如茫茫大海。
在锦里遥望,仿佛看见井底的迷雾,雪山突然间在屏风之间显现出误认。
幽深的岩石在阳光下散发着光彩,阴暗的洞穴中雷声轰鸣,充满怒意。
楞伽的仙音与鸟鸣交汇,兜罗的绵延境界如同神龙护卫。
沧海潮水回落,波浪平静,蓝田在阳光下烟雾缭绕。
长虹倏然间放射出白毫的光芒,淡墨色的云彩瞬间聚集成紫金的辉映。
应真飞来的金锡众人共睹,圆相的佛光摄人心魂,让人自我反省。
六牙白象仿佛在空中游荡,三足赤乌隐没在雾中。
琉璃瓶在秋月下显得晶莹剔透,优昙花洁净地含着晨露。
瑞气环绕,瓦屋相连,形成一片相依的领域。
神灯在夜间从九顶山朝拜而来,化作千山无尽的烛火。
肉眼亲见佛会的开启,凡身恐惧追逐着仙风的惊扰。
想要寻找傅说的箕尾之地,不必去拜访君平的斗牛之处。
便推开阊阖,登上高圆,喧扰的人世何足以寄托我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之望游历峨眉山之时,结合当时的自然环境与佛教文化,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佛教精神的敬仰。
此诗以峨眉山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与佛教的神秘。开篇通过“峨眉峻极”引出诗的主旨,展现出巍峨的山势和佛教的庄严。诗中多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气势。作者通过对春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同时,借助攀登的疲惫,反映出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诗中“肉眼亲观佛会开”一句,更是将佛教的理念与人世的烦扰相结合,表达了对追求真理的渴望。全诗在气势与情感的交织中,呈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堪称一首意境深远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峨眉峻极”是指哪个地方?
A. 四川
B. 云南
C. 广西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楞伽”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本佛教经典
C. 一种乐器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飞锡”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佛法的传播
C. 自然灾害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