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51:59
失猫
饲养年深性已驯,
攀墙上树可曾嗔。
击鲜偶羡邻翁富,
食淡因嫌旧主贫。
蛙跳阶庭殊得意,
鼠行几案若无人。
篱间薄荷堪谋醉,
何必区区慕细鳞。
这只猫养了多年,性情已经驯服,
它能攀墙而上、跳树,难道会对我生气?
偶尔看到邻居家丰盛的食物,心中羡慕,
而我给它的食物却简单,因而不满旧主的贫困。
庭院中青蛙跳跃,它显得格外得意,
老鼠在桌上走动,仿佛无人一般。
篱笆间的薄荷香气,让它心生醉意,
何必执着于那些细小的鱼鳞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明显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邻翁富”可理解为与邻居的对比,反映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友直,号梅村,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与人情,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时值南宋社会动荡,民生艰难。他对身边事物的细腻观察,反映了他对生活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失猫》通过一只猫的生活细节,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与生活态度。猫的驯服和自在象征着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而它对邻居丰盛食物的羡慕则暗示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的猫跳跃于庭院,悠闲地捕捉老鼠,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从意象上看,猫的行为与庭院中的蛙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和谐共存。尤其是“篱间薄荷堪谋醉”,通过薄荷的香气传达出一种放松与享受的生活理念,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整首诗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生活的点滴,表达出一种淡然的心态。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猫的生活态度和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之间的微妙关系,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物质生活的不同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贫困
B. 对富裕的羡慕
C. 生活的态度与享受
D. 对猫的描写
诗中提到的“邻翁”指的是:
A. 作者的邻居
B. 一只猫
C. 诗人自己
D. 一只青蛙
诗中“击鲜”意指:
A. 捕捉美食
B. 追逐老鼠
C. 吃草
D. 打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的《失猫》与白居易的《猫》,两者都描绘了猫的生活,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人与猫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白居易则强调猫的性格与习性。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猫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