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夜

《冬夜》

时间: 2025-05-01 18:54:27

诗句

读罢床头一卷易,晚风冻尽铜壶滴。

起傍危阑啸一声,月明何处人横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4:27

原文展示:

读罢床头一卷易,
晚风冻尽铜壶滴。
起傍危阑啸一声,
月明何处人横笛。

白话文翻译:

我在床头读完了一卷《易经》,
晚风已经将铜壶的水冻尽,滴水声已经停止。
我站在危险的栏杆旁,发出一声长啸,
明亮的月光下,不知何处传来有人吹笛的声音。

注释:

  • :指《易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文献,主要讨论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
  • 铜壶:古代用铜制成的水壶,通常用于盛水,文中暗指水已被冻住。
  • 危阑:指高而危险的栏杆。
  • :高声呼叫,表达情感或抒发情怀。
  • 横笛:一种古老的乐器,横放在嘴边吹奏,通常用于表达抒情。

典故解析:

《易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影响深远,象征着智慧和哲理。在诗中提到《易经》,表明作者在深思熟虑,借此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注重抒情与意境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夜,表现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独自思索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士人孤独的精神状态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冬夜》是一首体现孤独和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夜的寒冷与静谧。首句“读罢床头一卷易”,引入了诗人的思考和内心世界,表明他在严寒的冬夜中仍然不忘研究经典,追求智慧。接着“晚风冻尽铜壶滴”,生动描绘了寒冷的环境,铜壶的滴水声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孤寂的氛围。第三句“起傍危阑啸一声”,表现了诗人面对孤独的宣泄,他在高高的栏杆旁发出一声啸叫,似乎是在对抗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月明何处人横笛”,则引发出一种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向往,虽然身处寒冷的夜晚,但月光下的音乐依然传来,仿佛在唤醒诗人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环境描写与内心独白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在孤独中思考的深邃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士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读书的场景,表明诗人追求智慧的态度。
    • 第二句:描绘寒冷气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 第三句:诗人面对孤独的状态,发出一声啸叫,表现内心的情感。
    • 第四句:月光下的笛声,象征美好与渴望,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铜壶滴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内容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孤独中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铜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内心的孤寂。
  • 月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尽管寒冷,但依然存在美好的事物。
  • 横笛:代表着情感的表达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经典是什么? A. 《诗经》
    B. 《易经》
    C. 《论语》

  2. 诗人在哪个季节写下此诗?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3. 诗人发出的啸声代表什么? A. 欢笑
    B. 孤独与宣泄
    C. 喜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夜晚与思考,具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吴龙翰的《冬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均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思考,但《冬夜》更强调孤独的情感,而《静夜思》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赏析技巧。
  • 《易经》:了解《易经》的文化背景与思想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汉宫春·花隔东垣 临江仙·草脚青回细腻 蝶恋花·二月东风吹客袂 点绛唇·花落苔香 瑞鹤仙·杏烟娇湿鬓 夜合花·冷截龙腰 贺新郎·同住西山下 西江月·裙摺绿罗芳草 钗头凤/撷芳词 于飞乐·绮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月晕础润 好了疮疤忘了痛 缓留 缶字旁的字 大显身手 二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秽行 谷字旁的字 水垢 壅底 有脚阳春 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万死不辞 有一搭没一搭 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配的成语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