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夜

《冬夜》

时间: 2025-07-31 19:29:54

诗句

读罢床头一卷易,晚风冻尽铜壶滴。

起傍危阑啸一声,月明何处人横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9:29:54

原文展示:

读罢床头一卷易,
晚风冻尽铜壶滴。
起傍危阑啸一声,
月明何处人横笛。

白话文翻译:

我在床头读完了一卷《易经》,
晚风已经将铜壶的水冻尽,滴水声已经停止。
我站在危险的栏杆旁,发出一声长啸,
明亮的月光下,不知何处传来有人吹笛的声音。

注释:

  • :指《易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文献,主要讨论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
  • 铜壶:古代用铜制成的水壶,通常用于盛水,文中暗指水已被冻住。
  • 危阑:指高而危险的栏杆。
  • :高声呼叫,表达情感或抒发情怀。
  • 横笛:一种古老的乐器,横放在嘴边吹奏,通常用于表达抒情。

典故解析:

《易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影响深远,象征着智慧和哲理。在诗中提到《易经》,表明作者在深思熟虑,借此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注重抒情与意境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夜,表现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独自思索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士人孤独的精神状态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冬夜》是一首体现孤独和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夜的寒冷与静谧。首句“读罢床头一卷易”,引入了诗人的思考和内心世界,表明他在严寒的冬夜中仍然不忘研究经典,追求智慧。接着“晚风冻尽铜壶滴”,生动描绘了寒冷的环境,铜壶的滴水声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孤寂的氛围。第三句“起傍危阑啸一声”,表现了诗人面对孤独的宣泄,他在高高的栏杆旁发出一声啸叫,似乎是在对抗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月明何处人横笛”,则引发出一种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向往,虽然身处寒冷的夜晚,但月光下的音乐依然传来,仿佛在唤醒诗人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环境描写与内心独白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在孤独中思考的深邃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士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读书的场景,表明诗人追求智慧的态度。
    • 第二句:描绘寒冷气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 第三句:诗人面对孤独的状态,发出一声啸叫,表现内心的情感。
    • 第四句:月光下的笛声,象征美好与渴望,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铜壶滴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内容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孤独中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铜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内心的孤寂。
  • 月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尽管寒冷,但依然存在美好的事物。
  • 横笛:代表着情感的表达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经典是什么? A. 《诗经》
    B. 《易经》
    C. 《论语》

  2. 诗人在哪个季节写下此诗?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3. 诗人发出的啸声代表什么? A. 欢笑
    B. 孤独与宣泄
    C. 喜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夜晚与思考,具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吴龙翰的《冬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均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思考,但《冬夜》更强调孤独的情感,而《静夜思》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赏析技巧。
  • 《易经》:了解《易经》的文化背景与思想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齐天乐(左绵道中) 岁穷 园中赏梅 再用前韵不以次 南堂杂兴八首 其三 春近山中即事 过野人家有感 养生 梦宴客大楼上命笔作诗既觉续成之 信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字旁的字 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月无边 破开头的成语 草字头的字 鹿字旁的字 包含民的成语 资辅 苏区 劣倦罢极 有风方起浪 浚照 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放空炮 包含揉的成语 见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西冥 嘉谋善政 环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