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2:54
开了元无鴈,看来不是花。
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
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
未鴈犀菊辈,赤脚也容他。
这花开得正盛,原本没有雁来,却看上去不像花。
如果说是黄色的更紫色的,那也只是借助叶子来装饰。
藜苋究竟有什么好的选择,鸡冠花却显得差劲。
没有雁来,犀菊等花也就不怕了,赤脚也能容忍它。
诗中未提及明确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花草的思考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传达情感。
《鴈来红》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与自然的敬畏。
《鴈来红》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思考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花朵的观察,深入探讨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首句“开了元无鴈,看来不是花”以反问的方式引出诗的主题,暗示花的美丽并非仅仅是外表,而是与自然环境和生命状态息息相关。接下来的“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则表现出对花的色彩和形态的思考,强调了花与叶的关系,揭示出生命的脆弱与依存。
诗中提到的“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则反映了诗人对植物的选择与比较,寓意着生命的多样性与选择的艰难。最后一句“未鴈犀菊辈,赤脚也容他”则是对生命包容性的肯定,表达了对于自然的宽容态度。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反映出生命的哲理,使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对生命的包容和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鸡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填空题:诗中“若为黄更紫,乃借__为葩。”
判断题:诗人认为花的美丽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特色。(对/错)
杨万里的《鴈来红》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但杨万里更注重对生命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