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3:07
闷歌行十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书策看来已觉烦,
诗篇厌了更休论。
客心未便无安顿,
试数油窗雨点痕。
全诗翻译:
看书的策子已经让我感到厌烦,
对于诗篇我更是没有心情去讨论。
客居他乡的心情无法安定,
不妨数一数窗油上的雨点痕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客心”这一表述,可以联系到古代游子的孤独感,常常在诗词中体现。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作为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身世的影响,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闷与孤独。开头两句提到书籍和诗篇,显露出诗人对文字的厌倦,反映了他在创作上的疲惫感。这种疲惫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厌倦,更深层的是对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内心的孤独。
“客心未便无安顿”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诗人的身世与情感,客居他乡的他,心中无所依靠,难以找到安宁。最后一句试图通过数雨点的痕迹来转移注意力,这种细腻的观察不仅是对环境的感知,也是对内心烦闷的某种释怀。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语言简洁却情感深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烦闷的描写,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动荡与个人孤独中的挣扎,表达了对归属感和安定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书策”指的是什么?
A. 诗篇
B. 书籍
C. 文章
诗人对于诗篇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烦
C. 无所谓
“客心未便无安顿”意为?
A. 享受生活
B. 心情安定
C. 无法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但杨万里的诗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而陶渊明则更突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态。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杨万里《闷歌行十二首》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