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1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0:16
荒亭北,夕阳空。
晚烟笼。倾国名花何处,只春风。
自是羽衣尘土,采蘋休怨楼东。
一样梨花寒食夜,翠微中。
荒凉的亭子在北边,夕阳照耀着空旷的天地。
晚霞如烟笼罩四周。那些倾国倾城的名花又在哪里呢?只有春风轻轻拂过。
这本是羽衣飘飘的仙子和尘土相伴,采蘋的人儿又何必怨恨东边的楼阁?
同样是梨花盛开的寒食夜,依然在翠绿的山间。
作者介绍:董元恺是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他的诗风清雅,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具有一定的哲理思考。董元恺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文化兴盛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光与荒亭,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慨,反映出对人生短暂与流逝的思考。
《春光好 过沉香亭址》通过一幅幅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人通过对荒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诗的开头“荒亭北,夕阳空”便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孤寂的环境,夕阳的余晖映照着空旷的亭子,令人感受到一种空虚和凄凉的气氛。接着,诗人引入“倾国名花”,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惋惜。此处的“春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却也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易逝。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羽衣尘土”来表达一种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这是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时光荏苒的无奈。最后一句“一样梨花寒食夜,翠微中”则通过梨花的盛开与寒食的传统,带出对往昔的怀念,令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哀愁的春天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荒亭”位于哪个方向?
“倾国名花”指代的是?
“寒食夜”是什么节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