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仁山

《仁山》

时间: 2025-04-29 10:39:51

诗句

山为仁者乐,况复字为仁。

坐与兹山对,静中天地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39:51

原文展示:

仁山
姚勉 〔宋代〕

山为仁者乐,
况复字为仁。
坐与兹山对,
静中天地春。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是仁者所乐于享受的,
更何况它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仁”字。
我坐在这座山的对面,
在宁静中感受到天地的春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仁者:指具有仁德的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爱。
  • 况复:更何况,表示进一步的理由。
  • 兹山:这座山,指代眼前的山。
  • 静中:在宁静的环境中。
  • 天地春:宇宙的春天,指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典故解析:

  • “仁”在儒家文化中是核心价值观,强调对他人的关爱与理解。
  • 诗中提到的“仁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仁德的推崇,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儒家思想盛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仁山》是一首简约而富有哲理的诗作。全诗四句,字数不多,却透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一座名为“仁”的山,表达了对仁德的认同与赞美。在第一句中,“山为仁者乐”直接点出这座山与仁德的关系,暗示仁者在此地能找到安宁与快乐。第二句中的“况复字为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关系,强调名字本身就带有仁的象征,体现出自然与伦理的统一。

坐在山对面,诗人感受到的宁静不仅是外在环境的安静,更是内心的平和。这种静谧的体验使他在天地之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为仁者乐:这句强调山的特质,适合具有仁德的人士在此享受静谧。
  2. 况复字为仁:强调“仁”字的象征意义,暗示这座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伦理道德的体现。
  3. 坐与兹山对:诗人通过坐在山前的动作,表明与自然的亲近和对话。
  4. 静中天地春: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领悟到宇宙生机的春天,体现了内心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象征:山不仅是自然物,更象征着仁德与理想的栖息地。
  • 拟人:将山与仁者的关系拟人化,体现出一种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仁”字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仁德的推崇以及通过自然观察获得内心平和的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人际间的和谐与关爱。
  • :自然的象征,代表宁静、稳重和永恒。
  • :生命的复苏,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仁者”指的是: A. 拥有仁德的人
    B. 山的名称
    C. 春天的象征
    D. 自然界的生物

  2. 诗中的“静中天地春”意指: A. 诗人在春天坐在山上
    B. 在宁静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C. 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美丽
    D. 诗人回忆过去的春天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赠友人》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姚勉的《仁山》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姚勉更强调伦理道德的内涵,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悠远的自然意境。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世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午桥清夜饮 木兰花慢 寿张可与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寄寿仲亨兄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征南三首 其一 木兰花慢 征南三首 其二 木兰花慢 新月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赘土 市食 包含肪的词语有哪些 君子不夺人之好 斑鱼 至字旁的字 趒给 反犬旁的字 狼贪鼠窃 新硎初发 山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包含姓的词语有哪些 等而上之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幾字旁的字 唇焦舌干 包含堪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