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39:51
仁山
姚勉 〔宋代〕
山为仁者乐,
况复字为仁。
坐与兹山对,
静中天地春。
这座山是仁者所乐于享受的,
更何况它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仁”字。
我坐在这座山的对面,
在宁静中感受到天地的春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仁德的推崇,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儒家思想盛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内心的宁静。
《仁山》是一首简约而富有哲理的诗作。全诗四句,字数不多,却透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一座名为“仁”的山,表达了对仁德的认同与赞美。在第一句中,“山为仁者乐”直接点出这座山与仁德的关系,暗示仁者在此地能找到安宁与快乐。第二句中的“况复字为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关系,强调名字本身就带有仁的象征,体现出自然与伦理的统一。
坐在山对面,诗人感受到的宁静不仅是外在环境的安静,更是内心的平和。这种静谧的体验使他在天地之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仁”字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仁德的推崇以及通过自然观察获得内心平和的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仁者”指的是:
A. 拥有仁德的人
B. 山的名称
C. 春天的象征
D. 自然界的生物
诗中的“静中天地春”意指:
A. 诗人在春天坐在山上
B. 在宁静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C. 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美丽
D. 诗人回忆过去的春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勉的《仁山》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姚勉更强调伦理道德的内涵,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悠远的自然意境。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