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京学林申甫

《送京学林申甫》

时间: 2025-05-07 22:26:39

诗句

萱草忘忧底解忘,慈亲鹤发坐高堂。

羡君有此忘忧得,如我添忧万斛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39

原文展示:

送京学林申甫
姚勉 〔宋代〕
萱草忘忧底解忘,
慈亲鹤发坐高堂。
羡君有此忘忧得,
如我添忧万斛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林申甫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萱草”可以让人忘忧,而自己的母亲却已是满头白发,坐在高堂上。诗人羡慕朋友能够获得这样的忘忧之法,而自己却是在忧愁中日渐沉重。

注释:

  • 萱草:一种植物,传说中其根可以忘忧。
  • 忘忧:指消除忧愁、烦恼。
  • 慈亲:指母亲,慈爱而年长的亲人。
  • 鹤发:形容白发,常用来指年老。
  •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常用来指家中的居所。
  • 万斛强:形容忧愁的沉重,万斛是一个单位,表示数量极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创作背景:

《送京学林申甫》写于送别朋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及对自身忧愁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而细腻,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心境差异。开篇以“萱草”引入,既是对友人无忧生活的羡慕,也是对自己生活困境的反思。诗中的“慈亲鹤发”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关切与忧虑,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最后一句“如我添忧万斛强”更是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困扰的无奈与沉重。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真切,使得整首诗富有感染力,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萱草忘忧底解忘:指萱草能让人忘记忧愁,而诗人却难以做到。
  2. 慈亲鹤发坐高堂:描绘了母亲年老而坐在家中的情景,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
  3. 羡君有此忘忧得:表达了对朋友能够忘忧的羡慕。
  4. 如我添忧万斛强: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的忧愁,与前面的羡慕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友人与自身境遇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萱草与母亲的鹤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忧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士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萱草:象征忘忧与轻松的生活。
  • 慈亲:象征家庭的温暖与责任。
  • 鹤发:象征老去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萱草”象征什么?
    A. 忧愁
    B. 忘忧
    C. 家庭
    D. 责任

  2. 诗中提到的“慈亲”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母亲
    C. 父亲
    D. 祖母

  3.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愉快
    B. 伤感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姚勉的《送京学林申甫》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姚勉更侧重于个人的忧愁与家庭的责任,王维则更注重对友人的祝福与未来的期许。在情感处理上,姚勉的作品更显沉重,而王维则显得轻松自然。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月华如水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赤枣子·风淅淅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清平乐·风鬟雨鬓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土壤分类 咨谟 笔走龙蛇 刀字旁的字 鸾雀 曲曲弯弯 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枝源派本 色字旁的字 两片嘴 打牙配嘴 广字头的字 鱼龙曼延 鼓字旁的字 折节下谋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