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荔枝

《荔枝》

时间: 2025-05-02 08:07:45

诗句

沪戎瘴疠窟,闽粤山水乡。

如何产此物,烂然照炎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7:45

原文展示:

荔枝
作者: 刘望之〔宋代〕
沪戎瘴疠窟,闽粤山水乡。
如何产此物,烂然照炎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的生长环境,前两句提到的是沪(上海)和戎(指西南地区)的瘴气之地,以及闽(福建)和粤(广东)的山水乡村,暗示荔枝是在这样特殊的地方生长的。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对荔枝的惊叹,问道:这样的美味是如何在这炎热荒凉的地方产生的,荔枝的红艳果实宛如在烈日下闪烁的光辉。


注释:

  • 沪戎:沪指的是上海,戎则是指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常常有瘴气。
  • 瘴疠窟:瘴气是指湿热环境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窟就是洞穴,暗指环境的恶劣。
  • 闽粤:闽是福建,粤是广东,都是荔枝的主要产地。
  • 烂然:形容荔枝鲜艳的颜色,像是烂熟的样子。
  • 炎荒:炎热而荒凉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望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并融入了个人感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荔枝盛产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荔枝的生长环境,表达对这美味水果的赞美和对其生长条件的惊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的前两句对比了荔枝的生长环境,沪戎的瘴气与闽粤的秀美山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荔枝的独特之处。同时,“如何产此物”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迹的好奇和惊叹,似乎在探讨荔枝如何能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反映出自然的神秘与生命的韧性。最后一句“烂然照炎荒”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成熟荔枝的诱人色彩,不仅让人感受到果实的美味,也传达出一种热烈而奔放的情感。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对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沪戎瘴疠窟:描述荔枝的生长环境,表现出荔枝生长在不适合的地方。
  2. 闽粤山水乡:描绘了荔枝的理想生长地,形成对比。
  3. 如何产此物:表达了对荔枝生长原因的好奇。
  4. 烂然照炎荒:用生动的意象展现荔枝的色彩,表现出热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沪戎与闽粤的对比,突显环境的差异。
  • 反问:通过“如何产此物”表达惊叹。
  • 意象:使用“烂然”和“炎荒”来描绘荔枝的色彩与环境。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写,探讨了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坚韧,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美好的赞美。


意象分析:

  • 荔枝:象征着美味、丰饶和生命的顽强。
  • 瘴疠:代表着恶劣环境中的生命力。
  • 山水: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主要产地是哪个?

    • A. 上海
    • B. 福建
    • C. 广东
    • D. 以上皆是
  2. “如何产此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好奇
    • B. 愤怒
    • C. 悲伤
    • D. 无所谓
  3. “烂然照炎荒”中的“烂然”指的是什么?

    • A. 荔枝的颜色
    • B. 荔枝的味道
    • C. 荔枝的形状
    • D. 荔枝的数量

答案

  1. 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 《红楼梦》中的桃花诗

诗词对比

  • 比较《荔枝》与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荔枝》更强调水果的特质和生命的坚韧,而《山居秋暝》则表达出一种宁静和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月八日闻鸡鸣即起案上偶有陶集翻阅数诗有怀斯远三首 其三 过分水岭二首 其一 寄怀二十首 其七 二日晚得少空偶阅杜集无何坠火焚者数叶谨成 菩萨蛮(送游季仙归东阳) 留别成父弟以贫贱亲戚离为韵五首 其五 呈折子明丈十首 其四 予方作书招成父入山成父亦移书招予出县报以 舟中清明 野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导扬 逢衣浅带 松形鹤骨 海开头的成语 长乐永康 阳冻 金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大字旁的字 朝章国故 解蹙 玉脍 草字头的字 旷心怡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