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8:57
吾家住在霅溪西,水满天湖月满溪。
未到尽惊山崄峻,曾来方识路高低。
蜗沿素壁粘枯壳,虎过新蹄印雨泥。
閒闭柴门春昼寂,青桐花发画胡啼。
我家住在霅溪的西边,水满天湖,月光照耀着溪流。
未曾到达尽头,惊叹于山的高峻,曾经来过才知道路的高低。
蜗牛沿着素白的墙壁爬行,留下枯壳;老虎走过,留下新蹄印在雨泥中。
闲关柴门,春日安静,青桐树的花儿开放,画眉鸟在啼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虎过新蹄印雨泥”,可能隐喻自然界的生动与力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蜗牛与虎的对比则强调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对比。
作者介绍:
清珙,元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崇尚文采与自然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情感细腻,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余山》创作于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余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的诗,情感深厚且细腻。诗中以“吾家住在霅溪西”开篇,直接将读者引入诗人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水满天湖月满溪”极具画面感,描绘出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水面反射着月光,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未到尽惊山崄峻,曾来方识路高低”则表现了该地区山峦的高耸与壮丽,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叹跃然纸上。用“蜗沿素壁粘枯壳,虎过新蹄印雨泥”来描写自然中的生物,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生命的流动,构建了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最后一句“闲闭柴门春昼寂,青桐花发画胡啼”则是对春日宁静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以自然为主线,情感细腻,展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居住在哪里?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两种?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杂诗》相对比,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余山》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温暖情感,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