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3:20
送谭三藏入京
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
东周路踏红尘里,北极门瞻紫气中。
好进梵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
送谭三藏入京,
阿闍梨的身份与佛的身躯相同,但灌顶的法力难以施展,难以给予众生利益。
持咒的力量必须依赖于自身的运气和福祉,度化他人的心灵要像虚空一样无所拘束。
行走在东周的尘世路上,仰望北极的紫气门。
希望能深入梵文,沾染到帝王的恩泽,却又最终归于天策,继承真正的风范。
齐己,字昉,号匡庵,唐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他擅长于五言绝句,作品多涉及佛教思想,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在诗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送谭三藏入京》是齐己为送别谭三藏而作的诗。谭三藏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法师,他的西行取经事迹广为人知。诗歌不仅是对谭三藏的送别,也是对佛教修行的思考与总结,表达了对佛法传播的期望与祝福。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表现了对谭三藏的深切期望和祝福。开篇提到“阿闍梨与佛身同”,将谭三藏的身份与佛教的至高境界相提并论,突显出他在佛教界的重要性。然而,后文又提到“灌顶难施利济功”,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无奈和佛教修行的不易,强调了修行者不仅需要机缘,也需要自身的努力与福报。
“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两句则延续了对修行的思考,强调了内在修为与外在机缘的辩证关系,传达出一种空灵的哲理。接下来“东周路踏红尘里,北极门瞻紫气中”,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中,既有对红尘俗世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理想的向往。最后结尾“好进梵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则表明谭三藏在追求佛教智慧的同时,也要把握现实,继承真正的风范。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佛教的信仰与思考,也有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齐己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谭三藏的送别与对佛教修行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阿闍梨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个人的修行
B. 佛教的教导者
C. 生活的烦恼
D. 神秘的力量
“持咒力须资运祚”意指什么?
A.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B. 外在机缘的影响
C. 内在修为的提升
D. 修行的艰难
诗中“虚空”象征什么?
A. 现实的困扰
B. 理想的追求
C. 无拘无束的境界
D. 佛教的教义
答案:
《送李白入京》与《送谭三藏入京》都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情的眷恋,而后者则更加关注佛教思想与修行的深邃哲理。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温柔细腻,后者哲理深邃,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