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12
辛巳夏四月行西山欲未能也得曹沪南壬午冬留
作者:洪咨夔
朝阳生危岑,委光皂江壖。
江妃舞倒景,老木奔惊猿。
群仙亦戏剧,挹袂来联翩。
笑倒天地间,谁亏复谁全。
手携昭文琴,一曲三千年。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高耸的山峰,光辉洒落在皂江的岸边。
江边的仙女仿佛在舞动,惊动了树上的猿猴。
众多的神仙也来此游玩,裙袂飘扬,翩翩而至。
在这天地之间的欢笑中,谁又是亏损,谁又是完整呢?
我手中握着昭文琴,弹奏着悠远的曲调,传唱三千年。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西山时,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音乐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与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洪咨夔在《辛巳夏四月行西山欲未能也得曹沪南壬午冬留》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生机与和谐。首联“朝阳生危岑”,以清晨的阳光为引子,描绘出山的高耸与光辉的美丽,给人一种清新而振奋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江妃舞倒景”,将仙女与美丽的景色联系在一起,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进一步加强了自然与人间的融合。
“群仙亦戏剧,挹袂来联翩”中,描绘了神仙的游玩,展现了自然的灵动;而“笑倒天地间,谁亏复谁全”则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似乎在此刻得到了升华。最后一句“手携昭文琴,一曲三千年”不仅表达了对古老音乐的敬仰,也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人类精神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题的反思,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感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江妃舞”)、拟人(如“老木奔惊猿”)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妃”指的是哪个意象?
A. 美丽的仙女
B. 一条江
C. 山峰
“手携昭文琴”中的“昭文琴”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古老的文化
C. 自然的声音
诗中“谁亏复谁全”表达了什么哲理?
A. 人生的无常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物质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洪咨夔与王维的山水诗都强调自然的美与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洪的风格更具轻快与灵动,王维则偏向于宁静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