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1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1:32
寒食
作者: 张镃 〔宋代〕
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这片偏僻的地方,来的人少,屋檐下的燕子还没飞过来。
心中满是清愁,诗酒已经不多,寒食节却迎来了雨风。
名字是因农具而起,心境却与钓鱼的蓑衣相连。
不要惊讶于季节的变化,安分守己看看又能如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国,纪念介之推,传说他在寒食节时为保护其君而自焚。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期间禁火食冷,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缅怀。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美,号思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常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与哲思。
创作背景:
《寒食》是在寒食节期间写的,诗人所处的环境偏僻,人迹罕至,正值春末夏初,天气多变,诗人借助节日的气氛,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开篇两句“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展现了偏僻的环境和人迹罕至的景象,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接着提到“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诗人与酒的稀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此时,寒食节的雨风更是为诗人增添了几分愁绪。
第三联提到“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依恋,虽是农具的名字,却也体现了诗人渴望淡泊生活的心境。最后一句“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更是提醒自己要安守本分,不必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惊慌,反而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自然与人情,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淡淡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寒食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内心孤独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寒食》中的“檐虚燕未过”意指什么?
A. 燕子已经飞过
B. 燕子还未到来
C. 有很多燕子
D. 燕子飞不回来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孟子
B. 介之推
C. 屈原
D. 李白
诗人的心境主要表现为:
A. 欢快
B. 忧愁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寒食》与杜甫的《寒食江州司马青衫泪》均以寒食节为主题,但张镃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哲思,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手法与意境则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