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悼亡安

《悼亡安》

时间: 2025-05-02 03:09:52

诗句

视死如归不受污,今无彤管为伊书。

仓皇父子终天诀,菱角塘边孔氏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9:52

原文展示:

视死如归不受污,今无彤管为伊书。仓皇父子终天诀,菱角塘边孔氏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视死如归,不受污辱,而今没有红色的笔墨为你写信。慌乱中父子二人永远诀别,孔氏家族就住在菱角塘边。

注释:

  • 视死如归: 形容对死亡毫不畏惧,像回家一样自然。
  • 彤管: 指红色的笔管,古代用于书信的书写。
  • 仓皇: 形容非常慌乱、不知所措的状态。
  • 父子: 指父亲和儿子,强调亲情的深厚。
  • 菱角塘: 一种水生植物的池塘,象征着生活的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视死如归”,常用于形容忠臣烈士的气概,历史上许多忠臣在国难之际表现出这样的精神;“彤管”则引申为书信的情感寄托,表现了对故人的哀思和未能传达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居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亲情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悼亡安》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创作的,可能是为了悼念一位亲人或故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离别与死亡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简练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理解与思考。开头“视死如归不受污”,直接点出诗人的豪情壮志,面对死亡的坦然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力量与坚定信念。接下来“今无彤管为伊书”,表现出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思念和遗憾,显得格外感人。最后两句“仓皇父子终天诀,菱角塘边孔氏居”,则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既有亲情的深厚,又有生活的无奈。整体上,诗中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使读者在字句中体会到深沉的哀思与对生命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视死如归不受污: 诗人表明面对死亡的镇定自若,强调自己的清白与高洁。
  2. 今无彤管为伊书: 诗人在哀悼中感到无奈,无法用红笔书写信件寄托思念,流露出深切的遗憾之情。
  3. 仓皇父子终天诀: 描绘父子间的最终诀别,显现出离别的紧迫与无奈。
  4. 菱角塘边孔氏居: 通过具体的地理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活的宁静与哀伤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 “父子”和“终天”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 “彤管”与“菱角塘”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情感的寄托,后者则暗示生活的宁静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生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死亡: 代表着生命的终结,诗中表现出对死亡的坦然与不屈。
  • 书信: 传递情感的工具,象征着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 塘边: 生活的场景,代表着日常生活的宁静,形成与生死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视死如归”是什么意思?

    • A) 对死亡感到恐惧
    • B) 对死亡毫无畏惧
    • C) 对死亡感到无所谓
  2. “彤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红色的笔管
    • C) 一种乐器
  3. 诗中提到的“仓皇父子”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之间的离别
    • B) 亲子之间的诀别
    • C) 夫妻之间的分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生死的思考。
  • 《静夜思》 by 李白,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比较《悼亡安》和《登高》 by 杜甫,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亲情的哀悼,后者则是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句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 满江红(星赵晋臣敷文) 谒金门·山共水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 偶作 和任师见寄之韵 寿赵茂嘉郎中二首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蝶恋花(用赵文鼎提举送李正这提刑韵送赵元英)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归马放牛 鼎士 蜂拥蚁屯 釆字旁的字 职位 鸾鹄停峙 包含熙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鸳序 病字头的字 市结尾的成语 同字框的字 单人旁的字 包含啦的词语有哪些 渗沟 通都大埠 药笼中物 锥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