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城子·一钩新月下庭西

《江城子·一钩新月下庭西》

时间: 2025-05-02 13:23:06

诗句

一钩新月下庭西。

绣帘低。

漏声迟。

小宴幽欢,依约似当时。

娇盼注人都不语,眉黛蹙,鬓云敧。

街槐阴下玉骢嘶。

苦相催。

醉中归。

可惜明朝,秋色满东篱。

只恐又成轻别也,情脉脉,恨凄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06

原文展示:

江城子·一钩新月下庭西
作者: 吕胜己 〔宋代〕

一钩新月下庭西。绣帘低。漏声迟。
小宴幽欢,依约似当时。
娇盼注人都不语,眉黛蹙,鬓云敧。
街槐阴下玉骢嘶。苦相催。醉中归。
可惜明朝,秋色满东篱。
只恐又成轻别也,情脉脉,恨凄凄。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西边,一弯新月高挂。绣帘低垂,漏水声缓慢。
小小的宴会中,幽静的欢聚,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情景。
她娇羞地注视着我,却无言以对,眉头微蹙,鬓发轻垂。
街上的槐树下,玉骢马嘶鸣,催促着我归去。
可惜明天,秋天的色彩将满布东篱。
只怕又要轻易地分别,情意绵绵,怨恨凄凉。

注释:

  • 一钩新月: 指一弯新月,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绣帘低: 形容帘子低垂,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漏声迟: 指水滴声缓慢,增添了静谧的感觉。
  • 娇盼: 娇媚地注视。
  • 眉黛蹙: 眉头微微皱起,表现出忧虑或不安。
  • 鬓云敧: 形容发鬓微微散乱,显示出一种慵懒的美态。
  • 街槐: 指街道上的槐树,营造出秋天的气氛。
  • 玉骢: 指一种名贵的马,象征着高贵与优雅。
  • 苦相催: 表达了催促归去的苦楚。
  • 轻别: 指轻易的分别,含有不舍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字景山,号澄江,宋代词人,生活于北宋时期,作品以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词风婉约,常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词中通过描绘月夜、宴会等情境,反映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江城子·一钩新月下庭西》是一首充满婉约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月下庭西的幽静夜晚所感受到的复杂心情。词的开头以“一钩新月”引入,既描绘了清幽的夜景,又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随着词句的展开,绣帘低垂,漏声缓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在这个小宴的场景中,词人不仅回忆往昔的欢聚,更在细腻的描写中表现出内心的苦涩与无奈。娇盼的目光、微蹙的眉头,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暗示了对彼此感情的深切与难舍。尤其是“只恐又成轻别也,情脉脉,恨凄凄”一句,直白地表达了对分别的恐惧与对情感的惆怅,情感深化至此,令人唏嘘。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讲究,月亮、绣帘、漏声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景画卷,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立体与丰富。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吕胜己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风采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钩新月下庭西: 引入场景,点明时间与地点,暗示情感的开始。
  2. 绣帘低。漏声迟。: 细致描绘空间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感觉。
  3. 小宴幽欢,依约似当时。: 回忆往昔的欢聚,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4. 娇盼注人都不语,眉黛蹙,鬓云敧。: 描绘心中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传达出一种无言的默契。
  5. 街槐阴下玉骢嘶。苦相催。醉中归。: 表达外在环境与内心情感的冲突,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不舍的离别。
  6. 可惜明朝,秋色满东篱。: 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秋天,暗含着分离的凄凉。
  7. 只恐又成轻别也,情脉脉,恨凄凄。: 直接表达对分别的忧虑,情感深沉而饱满。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钩新月”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情感。
  • 拟人: “漏声迟”赋予声音以人的特征,增添情感厚度。
  • 对仗: 词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离别与怀念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分离的惆怅,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 希望与新生的象征。
  • 绣帘: 代表着温柔与细腻。
  • 漏声: 表达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玉骢: 高贵与优雅的象征,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希望
    • C. 恨
  2. 词中“街槐阴下”描绘的环境给人什么感觉?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混乱
  3. “情脉脉,恨凄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无奈与惆怅
    • C. 高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吕胜己的《江城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是吕胜己的词更侧重于离别的忧伤,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金陵酒肆留别 秋浦歌十七首 长歌行 寻雍尊师隐居 上李邕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行路难三首 夜宿山寺 九月十日即事 子夜吴歌·秋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燔溺 靑字旁的字 洪亮 绸缪桑土 包含稠的词语有哪些 舌锋如火 臆料 一纸空文 聂隐娘 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蠹国殃民 自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共同语 三寸之舌 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