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8:21
草生荒径没靴深,
寂寂危亭藓晕侵。
翠辇不来知几夏,
野禽啼暝古松林。
荒凉的小路上草丛生长,深得让人无法穿过,
寂静的高亭上苔藓渐渐侵蚀。
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个夏天过去,
野鸟在古老的松林中黄昏时分啼鸣。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翠辇”暗示了权贵的生活方式,诗中通过对比自然与人造的景象,反映了人们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张镃,字子讷,号巢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该诗作于夏日,诗人泛舟南湖,途经琼华园,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触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荒凉的小路和苔藓覆盖的亭子,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衰败,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静谧与孤寂。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翠辇不来”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富贵的车马不再光临,暗示着诗人对繁华生活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通过野禽的啼叫,增强了黄昏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间繁华的无奈,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翠辇”代表了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自然
D. 战争
诗中描绘的亭子是怎样的状态?
A. 繁华
B. 荒凉
C. 热闹
D. 破旧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无奈
C. 忽视
D. 赞美
可以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自然与人生哲思上的不同表现。张镃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人生的向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