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初闻湖南蛙声成三诗 其一

《初闻湖南蛙声成三诗 其一》

时间: 2025-04-30 20:04:46

诗句

杏花杨柳傍清明,淡沲风光画不成。

春到此时须急赏,绕堤今夜有蛙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4:46

原文展示:

初闻湖南蛙声成三诗 其一
作者: 张镃 〔宋代〕

杏花杨柳傍清明,淡沲风光画不成。
春到此时须急赏,绕堤今夜有蛙声。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时节,杏花和杨柳相伴而生,然而那淡淡的春光却难以用画描绘出来。春天来到这个时候,正是赏景的好时机,今夜堤岸旁已经传来蛙鸣的声音。

注释:

  • 杏花:指杏树的花,通常在春季开放,象征春天的到来。
  • 杨柳:杨树和柳树,常见于水边,象征柔和与春意。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4日或5日,代表春耕的时节。
  • 淡沲:淡淡的水面,沲即水面,形容水面清澈而波光粼粼。
  • 急赏:要赶快去欣赏,表达了诗人对春景的珍惜与渴望。
  • 蛙声:春天蛙鸣的声音,象征着春天生机的复苏。

典故解析:

清明时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万物复苏。杏花、杨柳常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行之,号清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清明时节,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诗人在春日的傍晚,感受到周围自然的变化,特别是蛙声的响起,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春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春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开篇以“杏花”和“杨柳”引入春天的主题,描绘出一幅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象,传达出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诗中的“淡沲风光画不成”一句,意在表达春天的美好是无法用画作来完全呈现的,画作的局限性与自然的无限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的“春到此时须急赏”,则是对春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要抓住时光,及时享受自然的馈赠。最后一句“绕堤今夜有蛙声”,不仅点明了诗的主题,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蛙声的响起象征着春天的生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希望。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杏花和杨柳在清明时节相伴,然而那美丽的春光却难以尽数描绘。
    • 第二联:春天已经来到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去欣赏,今晚河堤旁传来了蛙声。
  •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一联的“杏花杨柳”和“淡沲风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蛙声”让自然生灵有了声音,传达出春天的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珍惜,以及生机与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希望与美好。
  • 杨柳:象征柔和与生命力,常与水相伴,增添了诗的意境。
  • 蛙声:象征春天的生机,传达了万物复苏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蛙声”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丰收
    • D. 夏天的热闹
  3. “淡沲风光画不成”意指:

    • A. 水面清澈
    • B. 自然之美无法完全呈现
    • C. 绘画技艺高超
    • D. 风光优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思考,但张镃的诗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变化,而李白的诗则着重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人面子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二首 入浮梁界 早行鸣山二首 其一 岸树二首 晚眺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七字谢绍兴帅丘宗卿惠杨梅二首 三花斛三首 其一 瑞香 黄司法妻欧阳氏孺人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器宇轩昂 处堂燕雀 蚤莫 还年却老 丿字旁的字 整军经武 九世 青帏 麥字旁的字 日落西山 七步诗 骑曹不记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