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用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为韵诗赋十章呈陈君

《用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为韵诗赋十章呈陈君》

时间: 2025-05-01 04:12:13

诗句

公乎不为文,为必行于代。

诵习孰其人,儿童兼老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2:13

原文展示:

公乎不为文,为必行于代。诵习孰其人,儿童兼老辈。

白话文翻译:

公啊,您不写文章,但您的言行必定流传于世代。谁能不学习您呢?从儿童到老者都敬仰您。

注释:

  • 公乎:对某人的尊称,这里指陈君。
  • 不为文:不特意写文章。
  • 为必行于代:言行必定会被后人传颂。
  • 诵习:学习和传颂。
  • 孰其人:谁不学习他。
  • 儿童兼老辈:从儿童到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为了赞颂陈君的品德和影响力而作,表达了对陈君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对陈君的品德和行为深感敬佩的情况下创作的,旨在表达对陈君的赞美和对其影响力的认可。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陈君不特意写文章与其言行必定流传于世代的描述,突出了陈君的品德和影响力。诗中“诵习孰其人,儿童兼老辈”一句,强调了陈君的影响力跨越了年龄的界限,从儿童到老人都敬仰他,这不仅显示了陈君的广泛影响,也反映了赵蕃对陈君的深厚敬意。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对陈君品德和影响力的有力赞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公乎不为文,为必行于代。

    • 这句诗表明陈君虽然不特意写文章,但他的言行必定会被后人传颂,强调了陈君的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性。
  2. 诵习孰其人,儿童兼老辈。

    • 这句诗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了陈君的影响力,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都学习和敬仰他,显示了陈君的广泛影响和受人尊敬的地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陈君不写文章与其言行必定流传于世代,突出了陈君的品德和影响力。
  • 提问:通过提问“诵习孰其人”,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陈君的品德和影响力,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陈君的敬仰之情,并强调了陈君的言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乎:尊称,代表陈君的高尚品德。
  • 诵习:学习和传颂,代表陈君的影响力。
  • 儿童兼老辈:年龄的广泛覆盖,代表陈君影响的普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赵蕃 B. 苏轼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公乎”是指谁? A. 赵蕃 B. 陈君 C. 苏轼 D. 李白

  3. 诗中“为必行于代”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陈君的言行必定会被后人传颂 B. 陈君必定会写文章 C. 陈君必定会流传于世代 D. 陈君必定会被后人遗忘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是表达对某人的敬仰和怀念,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某人的敬仰,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品德和影响力的赞颂,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赵蕃在内的多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立春日作 夜雪泛舟游南溪 渔塘十六韵(在朱阳县石岩下) 伤灼灼(灼灼,蜀之丽人也) 壶关道中作 归国遥·春欲晚 诫外甥书 诫子书 病中上钱尚父 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鹤骨松筋 好饮 一尘不涉 赤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移山造海 改过不吝 望洋惊叹 边跋 人才济济 车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订况 提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