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9:39
鹧鸪天
作者: 赵善括 〔宋代〕
我是行人更送行。
潇潇风雨倍伤情。
征帆西去何须急,
飞诏东来分外荣。
红袖湿,玉尊倾。
不堪回首暮云平。
小舟准拟随君去,
要听霜天晓角声。
我是一名行人,正要送你离去。
潇潇的风雨更增添了我的伤感。
西去的征帆何必急于启程,
东来的飞诏却格外显得荣耀。
红袖已湿,玉尊也倾斜。
不忍回首那平淡的暮云。
小舟本打算随你一起离去,
只想听那霜天的晓角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飞诏”,可以联系到古代宫廷的传递方式,通常表示受到重用或荣耀。“晓角声”则是指早晨的角声,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思念。
作者介绍: 赵善括,字子华,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词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及对故人的思念,情感细腻,常运用自然景象来映射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于离别之际,诗人以行人的身份送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与依依不舍之情,背景可能是与友人分别的场景。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运用,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首句“我是行人更送行”,直接抒发了送别者的身份,立刻引入主题。接下来的“潇潇风雨倍伤情”将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结合,暗示离别的凄凉与无奈。诗中提到的“征帆西去何须急”则传达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在劝慰自己不要过于着急,反映出一种对离别的无奈和接受。
“飞诏东来分外荣”则是对荣华的向往,与离别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接下来的“红袖湿,玉尊倾”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氛围,透过细节的描写,传递出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整首诗以小舟和“霜天晓角声”结尾,展现出一种希望和依恋的情感,既有对离别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现了送别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依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潇潇”形容的是?
“飞诏东来”意指?
诗的结尾提到的“霜天晓角声”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赵善括的《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赵善括则通过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更为宽广的情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