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1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13:31
流苏不闭三春梦,宛转梨云。一霎氤氲。洛水湘波在宋邻。醒来无事消长昼,卧损秾春。莫问芳辰。春絮春花惯恼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闺房场景。流苏帘子没有关闭,春日的梦境依旧装点着我的心头,轻柔的云朵宛如梨花般温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洛水与湘江的波澜仿佛就在邻近的地方。醒来时无所事事,消磨着漫长的白昼,春天的美好在我的卧榻上渐渐流逝。不要问我芳菲的时节,因为春天的絮语和花香总是让人烦恼。
作者介绍:王士禄,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可能正处于个人情感的波动之中,通过描绘春日的场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首《采桑子 其二 春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魅力,同时又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流苏不闭三春梦”便带出了一种恍惚不定的意境,春天的梦境与现实交织,流苏帘子恰似诗人心中未曾关闭的愿望与期盼。接下来的“宛转梨云”则以优美的比喻,勾勒出春日的柔和与温暖,令人心生向往。
而“醒来无事消长昼”的描写则转向了现实,诗人从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无所事事,消耗着漫长的白昼,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失落。这里的“卧损秾春”,不仅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在时间流逝中渐渐消逝,更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最后的“莫问芳辰”,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推向高潮,春天的花絮与花香虽美,却也让人烦恼,似乎暗示着对时光流逝的无能为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天虽美,却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更加珍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流苏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柔情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诗中提到的“春絮春花”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烦恼
C. 无聊
D. 兴奋
“醒来无事消长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期待
B. 失落
C. 愉快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士禄的《采桑子 其二 春闺》相比,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使用自然景象,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表现出对自由与奔放生活的向往,而王士禄则侧重于细腻的内心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流逝的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古代诗词的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