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

时间: 2025-05-07 23:32:55

诗句

洛川秦野郁相望,风物山河旧帝乡。

涧底逢人问樵径,松间击马宿僧房。

恨无同好携三雅,共讲前闻醉百场。

历遍胜游翻怅望,日边回首远烟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2:55

原文展示:

洛川秦野郁相望,风物山河旧帝乡。
涧底逢人问樵径,松间击马宿僧房。
恨无同好携三雅,共讲前闻醉百场。
历遍胜游翻怅望,日边回首远烟苍。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洛川与秦野的美景相互映衬,山河的风物依旧是昔日皇帝的故乡。在溪涧底下偶遇行人询问林间的樵夫小径,松树林间驭马而过,停留在僧人的住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携带三种雅趣,分享之前听闻的醉酒场景。游历了许多名胜之后,回首时却感到无限的惆怅,远处的烟雾在夕阳下显得苍茫。

注释:

  • 洛川:古地名,指洛水流域。
  • 秦野:指秦国境内的平原,今陕西一带。
  • 郁相望:指景色郁郁葱葱,互相映衬。
  • 樵径:樵夫所走的小路。
  • 三雅:指文人雅士的三种雅趣,通常指琴、棋、书、画等文雅活动。
  • 醉百场:形容与朋友饮酒作乐的场合。

典故解析:

  • 旧帝乡:此处指古代帝王故地,表达怀古之情。
  • 三雅:源自文人对雅趣的追求,强调文人生活的情趣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因主编《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词多表现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山河美景的眷恋和对友人相聚的渴望,表达了一种游历后的惆怅感。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代帝王的故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思。开头两句以“洛川秦野”引出背景,展示出壮美的山河景色,强调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宜人。接着,诗人通过与行人和僧人的偶遇,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转向情感,诗人感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雅趣,表达了孤独与惆怅的情绪。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出洛川与秦野的美丽景色,表达出一种开阔的视野。
    • 第二句:提到古代的帝王故乡,反映出历史的沉淀。
    • 第三句:与行人的交谈,带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第四句:回忆与友人共饮的快乐,表达对友谊的渴望。
    • 第五句:经历了许多美景,回望却感到无限的惆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物山河”与“旧帝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远烟苍”比喻时光的流逝和追忆的模糊。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谊的渴望,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洛川与秦野: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观。
  • 松间僧房:代表着宁静与幽雅的生活环境。
  • 三雅:象征着文人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郁相望”的意境主要是指什么?

    • A. 柔和的风景
    • B. 繁茂的自然
    • C. 古老的历史
    • D.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2. 诗中“恨无同好携三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不满
    • B. 对友谊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司马光的《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司马光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清幽与孤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资治通鉴》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天台叶尊师 题故人废宅二首 送陈秀才将游霅上便议北归 哭江西处士陈陶 新正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寄李频 滁上怀周贺 题新竹 赠处州段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同一气 喘息之机 打关防 吐壶 金字旁的字 俯仰随俗 目字旁的字 妙味 包含觥的词语有哪些 寡闇 行字旁的字 娉婷婀娜 高抬贵手 彑字旁的字 转帐支票 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