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9:49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作者:李白
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
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
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全诗翻译:
在月明的白笴陂,夜晚的行程何处最为美好?
山光映照着积雪,猿声挂在寒枝上。
只怕美好的景色会晚,轻舟归去时会改变行程。
人们来此有着清雅的兴致,正是此时我心生相思。
在白笴陂我长啸,清爽的溪谷透出寒意。
鱼龙在水中翻动,处处荡起波澜。
天借一轮明月,飞至碧云之端。
故乡已不可见,肠断心伤正向西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月亮象征着思乡情,古人常以月亮寄托思念之情。李白在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白游历秋浦(今安徽省)时,正值秋天,月明之夜,他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因而写下此诗。
李白的《游秋浦白笴陂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山水诗,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篇便通过“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引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设定了诗的情境。接着,李白以“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既有自然的宁静,也有生命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景色更加生动。
在第二首中,李白通过“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表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清冷,长啸声中带着对故乡的思念。“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则展现了水面的波动,象征着内心情感的起伏。最后一句“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李白超凡的艺术才华以及深刻的人生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因思念故乡而产生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笴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栅栏
B. 一种水边的地方
C. 一座山
李白在诗中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A. 山光
B. 明月
C. 鱼龙
诗中提到的“肠断”是什么情感的表现?
A. 欢喜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游秋浦白笴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写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但李白更加豪放,王维则偏向于细腻的内心独白。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风格各异,值得细细品味。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