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3:13
别鲁颂
作者: 李白 〔唐代〕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鲁迅的钦佩,以及对历史上伟人精神的赞美。诗中有“谁说泰山高,能比鲁连的气节?”的怀疑,意在强调鲁连的伟大与坚定。诗人接着反问“谁说秦军众,能摧毁鲁连的口才?”以此来讽刺强权与暴力。接下来的句子展示了诗人独立于天地之间,清风洒落如兰花的雪,表现出一种清雅的气质。诗中的“夫子还倜傥”,则是对鲁迅风采的赞美,接着提到“攻文继前烈”,表明历史的延续。最后,诗人提到“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意味着对鲁迅精神的传承与铭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别鲁颂》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正值唐代盛世。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反映出个人的情怀与对社会的思考。
《别鲁颂》是一首充满力量与豪情的诗,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鲁连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整首诗运用对比手法,以“泰山高”和“鲁连节”形成鲜明对照,强调鲁连的精神高峰不亚于自然的巍峨。同时,诗中提及的秦军与鲁连的口才形成强烈对比,表明了诗人对暴力与压迫的不屑与反抗。此诗不仅仅是对鲁迅的颂扬,更是对历史上所有伟大人物精神的致敬。
诗中“清风洒兰雪”的意象如同诗人的心境,清新而高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灵魂的追求。诗的结尾用“镂宝刀”来比喻鲁连的言辞,强调了他影响深远的思想与文化价值。整体来看,《别鲁颂》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有着优美的艺术表现,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伟人精神的崇敬与对历史的反思,强调文化与道德的力量高于物质与暴力。诗人通过鲁连的形象,传达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谁道泰山高”是用来表达什么?
“赠言镂宝刀”中的“宝刀”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李白的《别鲁颂》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但李白更为豪放,而杜甫则显得沉郁。李白的诗歌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理想,杜甫则更关注现实与社会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