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4:17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夏季湖面,湖水如镜,面积达三百里,荷花盛开,菡萏在水面上绽放。五月的西施在这里采摘荷花,路人看了不免会觉得她的身影宛如妖邪。诗人不愿再等候明月,便划船返回越王的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西施采荷的场景与古代的美人传说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过往的怀念。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清逸著称,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盛夏,李白在湖边游玩时,感受到荷花的美丽与周遭的宁静,因而创作了此诗,表达对自然美和人间美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将夏天的美景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结合。开篇“镜湖三百里”便勾勒出了一幅宽广而宁静的湖面,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菡萏发荷花”则将这种宁静的美进一步升华,荷花的绽放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活力。而“五月西施采”更是将人间的美与自然的美融合在一起,引发读者对美的联想。西施的形象不仅仅是美丽的代名词,同时也代表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一句“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则将诗人的归属感与对故土的眷恋表达得淋漓尽致,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情的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动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月亮
b) 荷花
c) 山川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王羲之
b) 西施
c) 李清照
诗中的“镜湖”形容的是?
a) 广阔的湖面
b) 夕阳的倒影
c) 荷花的盛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夏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前者主要描绘自然美和个人情感,后者则更侧重于思乡与人情冷暖,展示了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