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3:52
天地为橐籥,周流行太易。
造化合元符,交媾腾精魄。
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
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
日月更出没,双光岂云只。
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轭。
执枢相管辖,摧伏伤羽翮。
朱鸟张炎威,白虎守本宅。
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
仿佛明窗尘,死灰同至寂。
捣冶入赤色,十二周律历。
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
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
北酆落死名,南斗上生籍。
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
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
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
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
鸾车速风电,龙骑无鞭策。
一举上九天,相携同所适。
天地像一个巨大的袋子,周流之间变化无常。
造化结合了宇宙的规律,交融出灵魂的精华。
自然形成了奇妙的用途,谁能知道其指向何方?
在四季交替的过程中,细微中没有一丝缝隙。
日月更替,双光岂止是云彩。
嫦娥乘坐着天上的车,黄金装饰着车辕。
掌握着宇宙的枢纽,能够摧毁那些受伤的翅膀。
朱雀在空中展现威严,白虎则守护家园。
彼此相煎,终成苦涩,消融的液体变得浓厚。
仿佛明亮的窗前有灰尘,死去的灰烬同样令人寂静。
捣炼出赤色的金属,遵循着十二个音律。
赫然称之为“大还”,与道理本无隔阂。
白日可以随意把玩,清净的都在咫尺之间。
北方的阴暗消失了名字,南方的星斗上升了籍贯。
我到底是什么?身处于方士的境界。
才华与技术在纵横交错,世俗的道路自然轻松抛弃。
我追求仙道,放弃世俗,君子明白损益的道理。
不想去金阙游玩,思念成为玉皇的客人。
鸾车如风电般快速,龙骑不需要鞭策。
一举飞升九天,与朋友同去共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飘逸、才情横溢的诗风著称,尤其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写于李白游历期间,赠送给柳官迪,反映了他对道教思想的崇拜,以及对自由、理想人生的向往。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表达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是李白的一首充满哲理和道教色彩的诗作。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天地的宏伟与自然的神秘。开篇以“天地为橐籥”形象地描绘了天地的无边无际,紧接着探讨了造化的奥秘,诗人将自然的奇妙与个人的追求相结合,表现了对宇宙法则的敬畏与向往。
在诗中,李白提到“日月更出没,双光岂云只”,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变化,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朱鸟张炎威,白虎守本宅”则将传统的神话元素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秩序,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
后半部分,李白道出自己的追求,“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表明他渴望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他向往能与好友共同飞升天际,享受无所羁绊的自由生活。整首诗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李白心中那份无拘无束的洒脱与豪情。
(以下句子逐一解析)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自然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反映了他渴望超越世俗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美感,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朱鸟”象征哪个方向?
A. 北方
B. 东方
C. 南方
D. 西方
诗中提到的“金阙”代表什么?
A. 人间的财富
B. 天宫或神仙的居所
C. 自然的景象
D. 道德的标准
“吾求仙弃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对世俗的向往
B. 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C. 对财富的渴望
D. 对权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