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3:23
乙未元夕坐有用东坡上元韵二首
作者:胡铨
漫云学佛意何曾,且伴西邻正觉僧。
莫言酒狂刚止酒,且来灯下看传灯。
人言星近如堪摘,谁谓天高不可升。
见说燧人初改火,固知将圣信多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先,作者提到自己并非真的在追求佛学的意图,而是希望与身边的高僧为伴。接着,他劝慰自己不要因为喝酒而感到狂妄,还是在灯下欣赏佛教的传灯仪式。有人说星星近得可以摘下,然而谁又能说天空高得不可攀登呢?最后,提到燧人氏首次掌握生火的技艺,说明有智慧的人总能找到方法去实现信仰与能力。
作者介绍:胡铨(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哲理和日常生活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宵节的晚上,诗人坐在灯下,思考人生与信仰的关系,通过对佛教和科学的思考反映出对人类智慧与能力的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的开头以“漫云”引入,显得随意而不拘束,给人一种轻松的氛围。作者将自己的思考与佛教哲学结合,表现出对生命和信仰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酒狂”表现了人对于感官享受的放纵和对自我控制的反思,显露出一丝自省的情绪。
在“人言星近如堪摘”一句中,诗人用星星的比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即使在高处,也要勇敢攀登。最后的“见说燧人初改火”则是对人类智慧的赞美,强调通过信仰与努力,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未来。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人类智慧与信仰的赞美,值得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和科学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信仰与智慧的理解,强调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与信仰来提升自己,实现理想。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胡铨
C. 李白
D. 杜甫
“漫云学佛意何曾”中的“漫云”是什么意思?
A. 认真地
B. 随意地
C. 深思熟虑地
D. 难以理解地
诗中提到的“燧人”指的是?
A. 掌握火的先人
B. 学习佛法的人
C. 书法家
D. 高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