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越调】寨儿令_忆别花见羞

《【越调】寨儿令_忆别花见羞》

时间: 2025-04-30 19:01:44

诗句

忆别花见羞,泪凝眸,别时语言不应日。

柳下秦讴,马上吴钩,何处寄风流?

五湖范蠡渔舟,西风季子貂裘,青鸾迟远信,白雁报新秋。

愁,懒上小红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1:44

诗词名称: 【越调】寨儿令_忆别花见羞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忆别花见羞,泪凝眸,别时语言不应日。柳下秦讴,马上吴钩,何处寄风流?五湖范蠡渔舟,西风季子貂裘,青鸾迟远信,白雁报新秋。愁,懒上小红楼。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感到羞愧,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分手时的话语似乎与日子无缘。柳树下传来秦地的歌谣,战马上挂着吴地的兵器,愁苦的心情何处寄托呢?在五湖之上,范蠡的渔舟在漂流,西风中季子的貂裘也显得格外孤寂。青鸾的信使迟迟未到,白雁传来的新秋消息让我更加愁苦,只能懒得再上那小红楼。


注释:

  • 忆别:回忆离别的情景。
  • 泪凝眸:眼泪在眼中凝聚,形象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 秦讴:指代秦地的歌谣,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吴钩:吴地的兵器,暗示战争或离别的痛苦。
  • 风流:风雅情趣,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范蠡:战国时期的名士,以渔舟生活而闻名。
  • 季子:季布,意指闲适的生活。
  • 青鸾、白雁:象征信使和时光的流转。

典故解析:

  • 范蠡:历史上著名的谋士,后来隐居于五湖,象征着超脱和淡泊名利的生活。
  • 季子:传说中的隐士,代表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青鸾与白雁:青鸾是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美好信件;白雁常被用作秋天的信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以擅长词曲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忆别花见羞》写于张可久离别友人或爱人之际,表现了他对于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忧愁,反映了元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与感慨。开头“忆别花见羞”便勾勒出一幅离别的画面,情感的浓烈通过“泪凝眸”生动展示。诗中提到的“柳下秦讴”和“马上吴钩”不仅表现了离别的场景,同时也隐含着对故乡和昔日生活的怀念。通过历史人物范蠡与季子的提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升华,展示了对过往生活的追忆。青鸾与白雁的意象交织出思念与期待的复杂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愁苦中带着一丝希望。最后一句“懒上小红楼”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情感的深邃与复杂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别花见羞:回忆离别时的羞愧心情。
  2. 泪凝眸:悲伤到极点,眼泪在眼中打转。
  3. 别时语言不应日:分手时的言语难以再提起。
  4. 柳下秦讴:柳树下有秦地的歌声,暗示思乡。
  5. 马上吴钩:战马上挂着吴地的兵器,暗示离别的痛苦。
  6. 何处寄风流:愁苦的心情无处寄托。
  7. 五湖范蠡渔舟:范蠡的渔舟象征隐逸与淡泊。
  8. 西风季子貂裘:季子的貂裘在西风中显得孤寂。
  9. 青鸾迟远信:青鸾的信使来得迟,暗示等待与期盼。
  10. 白雁报新秋:白雁传来秋天的消息,愁苦加重。
  11. 愁,懒上小红楼:愁苦至极,不愿再上那小红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鸾”与“白雁”比喻信使,增强意象。
  • 拟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使情景交融。
  • 对仗:如“柳下秦讴,马上吴钩”,增强诗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怀念与愁苦,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爱情与友谊的细腻情感,以及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时光与青春。
  • :悲伤与思念的象征。
  • :代表柔情与思乡。
  • 青鸾:象征美好的信件与期待。
  • 白雁:象征秋天与离别的讯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柳下秦讴”意指: A. 诗人的故乡
    B. 战争的悲哀
    C. 对故土的怀念
    D. 对友人的思念

  2. “五湖范蠡渔舟”主要表达了: A. 追求名利
    B. 归隐生活的理想
    C. 对战斗的渴望
    D. 对爱情的憧憬

  3. “懒上小红楼”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轻松愉快
    B. 无奈与失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中表达的对故国的思念与《忆别花见羞》的情感相似,但《离骚》更为激昂,而《忆别花见羞》则显得更加细腻、婉约。

粗略解读:

这两首诗都展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但风格各有千秋。《离骚》以强烈的情感与历史感为主,而《忆别花见羞》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离别的愁苦和无奈,使得情感更为细腻动人。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张可久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意难忘·避暑林塘 意难忘 意难忘 孙中山先生九二诞辰纪念,并告台湾军民同胞而作。 意难忘 感怀靖甫四兄 意难忘 秋闺 意难忘 与夫子夜坐,书此述怀 意难忘 为施校书宛西作 意难忘 意难忘 题内侄陆键志悼亡诗册 意难忘 杂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厄字旁的字 伤乖 禁墙 善地 人民代表大会 目字旁的字 求名夺利 东奔西撞 响合 硝烟弥漫 走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派的词语有哪些 忙里偷闲 如汤化雪 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