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5:39
原文展示:
峨弁千峰倚天碧,上有修筠材可篴。月明三弄面巉岩,惊起哀猿啼峭壁。儿童斲石攒青瑶,寒林萧萧吹堕樵。坐令结习落幽梦,芒鞋竹杖归路遥。觉来只影徒相守,哦子清诗笔如口。眼中何必小玲珑,仿像九疑当户牖。神丹已失大江漘,谁与安期追后尘。分天隔日不可到,使我目断苍梧云。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山峰如同青天般碧绿,山上有可以编织篷子的修竹。明月照耀下,岩石的面貌在月光中变化,惊起了哀伤的猿猴在峭壁上啼叫。小孩在砍石,青色的瑶石堆积在一起,寒冷的树林中,风萧萧吹落了樵夫。坐下来让我在幽静的梦中沉浸,穿着草鞋、提着竹杖归途遥远。醒来后,只有我独自守着影子,吟哦着清雅的诗句。眼中何必追求小巧玲珑,仿佛九疑山就在我窗前。神仙的丹药已失去,谁能追随安期的足迹?天与日隔绝无法到达,使我目断苍梧的云彩。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与求,字云卿,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幽静的山林中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哲思。开篇以“峨弁千峰”引入,生动展现了壮丽的山川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通过月光、猿啼等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作者在描写儿童砍石的场景时,透过孩童的天真烂漫,反衬出成年人的孤独与无奈,尤其是“只影徒相守”一句,表达了内心的孤寂。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运用典故,感叹神丹已失,隐含了对理想和追求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联系。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形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山水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疑”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种诗体
“芒鞋竹杖”指的是:
A. 诗人的装备
B. 一种生活方式
C. 诗的主题
D. 童年的记忆
诗中表现孤独感的句子是:
A. 坐令结习落幽梦
B. 觉来只影徒相守
C. 月明三弄面巉岩
D. 眼中何必小玲珑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