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0:09
牧有谆谆诲,宜无赫赫声。假令如叔父,一世得狂名。
这首诗的意思是:牧师对弟子的教诲应当是细致入微的,不应张扬声势。如果人如同叔父那样,一生只获得狂妄的名声。
“叔父”一词在古代文化中常常与家族的辈分和道德责任相联系。历史上,不少文人以家族的声誉和道德为重,强调个人应当谦虚谨慎,避免追求虚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白鸥,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刚健,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强调。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教育和名声的思考,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教育和名声的看法。开篇提到“牧有谆谆诲”,突出了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强调了教诲应该是细致入微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接下来的“宜无赫赫声”则表达了对张扬名声的否定,诗人希望人们能够低调、谦逊。最后一句“假令如叔父,一世得狂名”,则是通过比较,揭示了追求虚名的荒谬与无奈。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意蕴深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谆谆诲”与“赫赫声”的对比,强调了教育与名声之间的矛盾。用“叔父”作为典型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在于强调教育的本质和个人的道德修养,警惕追求浮华名声的危险。通过谦逊和真实的努力,才能真正获得值得尊重的声望。
诗中提到的“牧”指代什么?
A. 教导者
B. 牧羊人
C. 农民
“赫赫声”的含义是什么?
A. 微弱的声音
B. 显赫的名声
C. 无声
诗中提到的“狂名”是指什么?
A. 正直的名声
B. 夸大的名声
C. 普通的名声
答案: 1. A 2. B 3. B
刘克庄的《阿宜》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进行比较,前者强调了教育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前途的思考。两者都反映了对浮华与实质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