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0:01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
已矣孤知己,颜苍鬓发稀。
虽曾参话俩,终未契禅机。
尚欲扁舟访,俄传只履归。
无因拜公墓,稽首忏前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朋友的追忆与悼念。诗人感叹自己失去知己,面容苍老,头发稀疏。尽管曾与朋友有过交谈,但最终未能领悟其深奥的禅理。诗人希望乘一叶扁舟去探访,然而却听闻朋友已经回到故里。无法拜访朋友的墓地,唯有在此忏悔自己过去的过失。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云山人,晚号山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沉郁著称,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失去好友王简卿侍郎时,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人在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刘克庄的《挽王简卿侍郎三首》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悼诗,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全诗以“已矣孤知己”开篇,便抒发了孤独的情感,突显出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接下来的“颜苍鬓发稀”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出诗人因失去知己而感到的苍老与无奈,情感逐渐深入。
“虽曾参话俩,终未契禅机”体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虽有交流,却始终未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思想,暗示着人际关系中的隔阂和无奈。诗人渴望乘扁舟去探访朋友,却又无奈得知朋友已经归去,表现出一种无法再见的遗憾。而“无因拜公墓,稽首忏前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因无法祭拜朋友的墓地而感到愧疚,表达了对过往种种的反思与忏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既是对逝者的悼念,也是对生者的警醒。这种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在古典诗词中显得尤为动人。
整首诗围绕着失去友人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能相聚的遗憾。
诗中提到的“孤知己”指的是谁?
诗人感到“颜苍鬓发稀”是因为?
诗人希望乘什么去探访朋友?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刘克庄的诗更为沉郁,强调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离别的伤感,二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