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赋得翠石应令诗

《赋得翠石应令诗》

时间: 2025-05-07 23:19:26

诗句

依峰形似镜,构岭势如莲。

映林同绿柳,临池乱百川。

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

有迈东明上,来游皆羽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19:26

原文展示:

赋得翠石应令诗
依峰形似镜,构岭势如莲。
映林同绿柳,临池乱百川。
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
有迈东明上,来游皆羽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翠石的美丽景象,依山而立的翠石像一面镜子,山岭的形状如同盛开的莲花。林中景象与绿柳相映,池水波动如同百川汇流。碧绿的苔藓终究不会脱落,红色的字迹本难以传承。希望能有仙人般的游人,从东明山上走来,来此游玩。

注释:

  • 翠石:指绿色的石头,象征自然美。
  • 峰形似镜:形状如同镜子,反射周围的景色。
  • 构岭:指山脊的形态。
  • 丹字:红色的字迹,象征诗文的传承。
  • 羽仙:指有仙人之姿的人,寓意高雅的客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推,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思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富有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赋得翠石应令诗》是萧推在游览某处自然景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文的思考。此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文化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翠石的独特魅力,诗人以“镜”“莲”“柳”“川”等意象,构建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流露出对艺术传承的思考。诗的最后一句,带有一种期盼与幻想,渴望有如仙人般的游人前来游玩,彰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尤其是“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一句,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文人理想的反思,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更有哲理的深度,使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依峰形似镜:翠石依山而立,形状如同镜子,寓意反射出周围的景色。
  2. 构岭势如莲:山岭的形态如盛开的莲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3. 映林同绿柳:树林与绿柳交相辉映,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4. 临池乱百川:池水波动,像百川汇流,形象生动,流露出自然的变化。
  5. 碧苔终不落:碧绿的苔藓永不脱落,象征着自然的稳定与永恒。
  6. 丹字本难传:红色的文字难以传承,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7. 有迈东明上:期待有游人从东明山走来,寓意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8. 来游皆羽仙:希望来访的游人如同仙人,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翠石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添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自然美与人文理想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石:象征自然的美和坚韧。
  • :代表纯洁、高雅的品质。
  • :生机勃勃,象征柔美。
  • 碧苔:象征大自然的持久与稳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依峰形似镜”的意思是? A. 翠石与山的关系
    B. 描述镜子的形状
    C. 诗人写镜子的感受

  2. “碧苔终不落”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文化的忧虑
    C. 对生命的思考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萧推的《赋得翠石应令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人文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萧推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江南俞五 念奴娇 其四 念奴娇 念奴娇 其七 饮梁宗伯蕉林书屋赋赠 念奴娇 念奴娇 白鹤 念奴娇 念奴娇 梁紫有和予百字令词因用前韵酬之送其暂返锦池兼促即来梁苑 念奴娇 其十一 《念奴娇·柬冒辟疆、陈散木》 念奴娇 夜坐思饮,得浊醪数升,而无菹豉,命稚子诵唐人绝句,杂以俚歌,欢笑引满,不觉沈醉,用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裹革 喑噫 乛字旁的字 永垂青史 国困民穷 风张风势 包含固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斥资 秀特 外交词令 包含浆的词语有哪些 阴短 棘结尾的成语 方便门 馬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