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4:18
见贼哗相走,失律则有诛。
岂不畏军政,强懦同一途。
战罢按功罪,黑白互欺诬。
桃僵或李代,攻瑕且掩瑜。
计非厉选锋,畴其奋前驱。
值兹寇氛恶,同仇极海隅。
激扬术匪难,拊循情自孚。
岂无翘关材,英风冠万夫。
徒木信能示,食駮报可图。
盘根畏利器,况乃摧朽株。
见到贼人四处奔逃,失去了法纪就会受到惩罚。难道不畏惧军法吗?强者和懦弱者的命运都是一样的。战争结束后要根据功劳和罪过进行评定,但黑白是非常常互相欺瞒。桃树枯死或李树代替,攻击缺点而掩盖优点。计谋不在于选用锋利的武器,而在于奋勇向前。此时正值敌人气焰嚣张,我们要在海角天涯共同抵抗。激发斗志与匪贼作斗争是困难的,但要感情融洽自会心安。难道没有英俊的人才,能够引领众人吗?光靠木材的信任是无法示威的,食物和报酬是可以作为筹码的。根深的地方害怕利器,更何况是要摧毁腐朽的树木。
作者介绍:柏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创作风格以豪放、激昂著称。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乱象的关注及对武士精神的呼唤。
《呈恩缄庵尚书 其三》是一首充满战斗激情与深刻反思的诗。诗中描绘了面对敌人时的混乱与恐惧,表达了对法纪与道德的重视。诗人通过对比强者与懦弱者的命运,揭示了在艰难时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信任尤为重要。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中“桃僵或李代”一语,生动地反映了在复杂局势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利益冲突的问题。诗人在强调斗志的同时,也通过“激扬术匪难,拊循情自孚”指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外敌。这种情感的呼吁,既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也反映了清代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充满了紧迫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希望,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强调在乱世中,团结一致、信任彼此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贼”指的是哪个方面的威胁?
诗人认为强者和懦弱者的命运如何?
诗中“桃僵或李代”主要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