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河传(二之一)

《河传(二之一)》

时间: 2025-05-02 16:18:17

诗句

乱花飞絮。

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

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

暗掩将、春色去。

篱枯壁尽因谁做。

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

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

为没教、人恨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8:17

原文展示:

乱花飞絮。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暗掩将春色去。篱枯壁尽因谁做。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为没教人恨处。

白话文翻译:

乱花飞舞,柳絮飘飞,又仰望天空,像是星星相会,离人却在愁苦中徘徊。更加在这个夜晚,忽然间细雨绵绵,轻薄的风雨掩去了春色。篱笆和墙壁干枯,都是因为什么而造成的呢?如果说是相思,那佛也会为之皱眉。不要怪我,为了她,我的心肠都快要死去,惹得肚子里满是忧愁。偏偏没有教人可以恨的地方。

注释:

  • 乱花:指纷乱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繁华。
  • 飞絮:指柳絮飘飞,带有潇洒、柔弱的意象。
  • 斗合:指星斗相会,象征着美好却遥不可及的事物。
  • 薄情风雨:比喻无情的风雨,象征爱情的无情。
  • 相思:思念之情,诗中暗指对爱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与李清照、晏殊等人齐名。他的词风兼具婉约与豪放,尤其在抒情方面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河传(二之一)》创作于北宋,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常怀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个人情感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诗中流露出深刻的相思之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人深切的思念。开篇的“乱花飞絮”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则转为愁苦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透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运用“薄情风雨”来比喻爱情的无情,暗示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的无奈。

后面的“篱枯壁尽因谁做”则表达了对离别的追问,喻示着自己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直白地道出了因思念而造成的痛苦,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花飞絮:春天的花朵和柳絮随风飘舞,描绘出一幅春日美景。
  2. 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仰望星空,虽有美景,但内心却是愁苦,反映了情感的矛盾。
  3. 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在夜晚,突然的细雨象征着爱情的无情与变幻。
  4. 暗掩将春色去:无情的天气掩盖了春天的美好,暗示着心中愁苦的加深。
  5. 篱枯壁尽因谁做:对周围环境的感慨,暗含对离人和自身处境的无奈与追问。
  6. 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即使是佛也会为相思而皱眉,体现了思念的沉重。
  7. 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最后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雨比作无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离人愁苦”与“薄情风雨”,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引出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与深切的相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绚烂。
  • 飞絮:象征轻柔的情感,却也暗含无常与飘泊。
  • 风雨:象征爱情的变幻无常,带来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乱花飞絮”表现了怎样的季节感? A. 秋天 B. 夏天 C. 春天

  2. “薄情风雨”指的是什么? A. 情感的无情 B. 心情的愉快 C. 天气的变化

  3. 诗人为何感到愁苦? A. 失去爱情 B. 忍受孤独 C. 两者都有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词相比,秦观的词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例如,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同样表达对离别的思念,却更侧重于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 《秦观与他的词》

相关查询

龟山 撷菜 送吕希道知和州 迁居临皋亭 画堂春·寄子由 琴诗 残句问信风篁岭下梅 廉泉 西江月 茶词 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舟中敌国 硬煤 万寿山 绝笔 觉结尾的成语 边虏 皮字旁的字 潜心笃志 和事不表理 忽结尾的成语 門字旁的字 包含褂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口辩户说 嗟尚 米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隐君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