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9:03
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
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
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
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
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
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
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
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
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
晓至巴河口迎子由去年御史府,举动触四壁。
幽幽百尺井,仰天无一席。
隔墙闻歌呼,自恨计之失。
留诗不忍写,苦泪渍纸笔。
余生复何幸,乐事有今日。
江流镜面净,烟雨轻aa25aa25。
孤舟如凫鹥,点破千顷碧。
闻君在磁湖,欲见隔咫尺。
朝来好风色,旗尾西北掷。
行当中流见,笑脸清光溢。
此邦疑可老,修竹带泉石。
欲买柯氏林,兹谋待君必。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03
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
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
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
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
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
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
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
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
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
晓至巴河口迎子由去年御史府,
举动触四壁。
幽幽百尺井,仰天无一席。
隔墙闻歌呼,自恨计之失。
留诗不忍写,苦泪渍纸笔。
余生复何幸,乐事有今日。
江流镜面净,烟雨轻。
孤舟如凫鹥,点破千顷碧。
闻君在磁湖,欲见隔咫尺。
朝来好风色,旗尾西北掷。
行当中流见,笑脸清光溢。
此邦疑可老,修竹带泉石。
欲买柯氏林,兹谋待君必。
我生于这天地之间,宛如一只蚂蚁寄居于大磨坊。
我只想向右走,却无力改变风轮的方向。
虽说要追求仁义,却免不了遭遇饥寒。
刀剑与米粮相伴,火炊时也有危险,
针线与毡子相依,却没有稳固的地方坐。
难道没有美丽的山水?只是在风雨中匆匆经过。
归隐田园不必等到老去,勇气能有几个?
幸好如今我已放弃了余生的一切,
疲惫的马儿解开了鞍具,
全家暂居江边驿站,绝境已经打开。
饥饿与贫困交替,未曾见到值得庆贺的事。
淡然无忧乐,苦口婆心无所成。
清晨来到巴河口,迎接子由在去年的御史府,
举动触动了四面墙壁。
幽幽的百尺深井,仰望天空没有一席之地。
隔墙听到歌声呼唤,心中自恨计划之失。
不忍写下这首诗,泪水浸湿了纸笔。
我的余生还有什么幸运,快乐的事在今天。
江流如镜面般清澈,烟雨轻轻飘洒。
孤舟如同野鸭,点破千顷碧波。
听闻你在磁湖,想见却隔着咫尺。
今晨的好风景,旗尾向西北飘扬。
行进中流见,笑脸如清光溢出。
这地方或许可以老去,修竹环绕泉石。
想要买柯氏的树林,今朝谋划定要见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政治家,书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奔放,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常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迁居临皋亭》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因政治斗争,苏轼的生活陷入困境,时常感受到饥寒交迫与失落,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迁居临皋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表现出他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以“迁居”为线索,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淡泊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开头以“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的意识,紧接着对“仁义”的追求却又无奈地面临“寒饿”,生活的艰辛使得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徘徊。接着,诗人用“归田不待老”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对生活的无奈与困境却成为了他创作的主题,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后半部分提及“晓至巴河口迎子由”,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清新而又孤独的意境,诗人在隔墙听到的歌声中感受到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最后,诗中“欲买柯氏林,兹谋待君必”更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期望,渴望在困境中重拾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美的追求与希望,表现出苏轼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思考与宽广胸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苏轼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他宽广的胸怀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我生天地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渺小与无奈
C. 追求理想
“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中“仁义”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理想
B. 现实的困境
C. 个人的欲望
诗中提到的“巴河口”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归隐之地
B. 诗人的思乡情怀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迁居临皋亭》的完整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