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6:51
匆匆又过一阳生,
睡恰浓时梦忽惊。
帘幕深沉入四寂,
阶除点滴两三更。
灯摇芒角开成晕,
风吸窗棂过後声。
不是寒鸡寒似我,
如何不肯唤天明。
匆匆又过了一天,
正睡得酣梦中,突然惊醒。
帘幕深沉,周围寂静无声,
只有台阶上偶尔传来滴水声,已是两三更天。
灯光摇曳,映出模糊的光晕,
窗外风声轻轻拂过,带来些许冷意。
不是寒鸡在叫,而我却像寒鸡一样,
怎么还不肯叫醒天明呢?
杨万里(1180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等题材,并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至後睡觉》写作于杨万里晚年时,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这一时刻的珍惜和对清晨的期待。
《至後睡觉》是一首描写夜深人静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在夜晚的孤独与安静。他用“匆匆又过一阳生”开篇,暗示时间的流逝,紧接着描绘了自己在梦中被惊醒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安与迷茫。诗中提到的“帘幕深沉入四寂”更是突显了环境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通过“灯摇芒角开成晕”和“风吸窗棂过後声”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细腻与动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两句“不是寒鸡寒似我,如何不肯唤天明”,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期待,似乎在呼唤着光明和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夜晚的描写,又有对清晨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夜晚的深刻感受与对清晨的渴望,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希望的追寻。诗人通过夜晚的静谧,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寒鸡”意指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至後睡觉》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