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2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26:11
沁园春(自和即事)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雨抹晴妆,修眉镜清,寸碧翠浓。对蒹葭尽处,丛丛烟树,池塘侧畔,面面芙蓉。千百栖鸟,两三过雁,时有婆娑一笛风。斜阳里,更青帘半卷,在小桥东。佳人何日重逢。问还肯扁舟载酒从。笑平生劲概,寸心如铁,中年老态,两鬓成蓬。荷锸栽蔬,腰镰刈稻,且寄西郊图画中。空回首,望五湖鸥鹭,心事容容。
雨水轻拭过晴天的妆容,修眉的镜子清澈如水,翠绿的颜色愈发浓郁。在蒹葭尽头的地方,成片的烟树、池塘旁的芙蓉花相映成趣。成群的鸟儿在飞翔,两三只大雁划过天际,偶尔传来一阵笛声在风中轻舞。斜阳照射下,青色的帘子半卷在小桥的东侧。佳人何时才能重逢?问她是否还愿意搭乘小舟,载酒同行。笑看自己一生的豪情,心中坚定如铁,但到中年却已是两鬓斑白,显得苍老。手持锄头在荷田里栽种蔬菜,腰间挂着镰刀收割稻谷,且把西郊的美景寄托于画卷之中。无奈回首,望着五湖的鸥鹭,心事愈加沉重。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李曾伯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面临衰老和人生变迁的感悟,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沁园春(自和即事)》是一首描写自然美和人生态度的抒情诗。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前半部分通过丰富的意象,如“雨抹晴妆”、“千百栖鸟”、“面面芙蓉”等,生动描绘了一幅清新怡人的江南水乡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珍惜。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佳人的重逢和对往日豪情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中“寸心如铁”的坚定与“两鬓成蓬”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中年人在岁月流逝中的感慨与沧桑,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雨抹晴妆”是什么意思?
A. 描述雨后晴天的景象
B. 描述雨天的景象
C. 描述阴天的景象
“佳人何日重逢”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友情的渴望
B. 对爱情的怀念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曾伯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苏轼同样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二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共同点在于对岁月流逝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