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庚戌题雪观用方孚若韵

《庚戌题雪观用方孚若韵》

时间: 2025-04-22 14:14:12

诗句

才见春从沙际归,堂堂背我迅於飞。

病余窥圃心成怯,老去登楼力苦微。

岸柳含烟犹绿瘦,海棠裛雨正红肥。

山川信美非吾土,强作清吟祗遂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14:12

原文展示

才见春从沙际归,堂堂背我迅於飞。
病余窥圃心成怯,老去登楼力苦微。
岸柳含烟犹绿瘦,海棠裛雨正红肥。
山川信美非吾土,强作清吟祗遂非。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从沙滩边归来,树木在风中直立,似乎比我还要快速。
我因身体虚弱而偷偷窥视花园,心里感到怯懦;老了,登上楼去的力气也微薄。
岸边的柳树含着烟雾,依旧显得瘦弱,海棠树上沾着雨滴,正是丰盈的红色。
这山川确实美丽,但并不是我的故乡,我强作清吟,实在是徒劳无功。

注释

  • 庚戌:指的是一个干支纪年,庚戌年。
  • 沙际:沙滩的边缘。
  • 堂堂:形容树木笔直、雄伟。
  • 病余:指身体虚弱后。
  • 窥圃:偷偷看花园。
  • 岸柳:岸边的柳树。
  • 裛雨:沾着雨水。
  • 信美:确实美丽。
  • 强作清吟:强行吟诵清雅的诗句。

典故解析

李曾伯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中提到的“春”、“柳”、“海棠”等意象,均是传统中国诗歌中常见的自然元素,象征着生命、希望与美好。而“山川信美非吾土”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外地美景的淡淡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梦得,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绘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庚戌年,诗人处于老年,身体日渐虚弱,正值春天,他在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时,内心却充满了对自己年迈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归来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状态逐渐显露出脆弱与无奈。他以“病余窥圃心成怯”来表达自己因身体的羸弱而感到的无力与怯懦,老去的感觉让他在面对美丽的自然时感到无能为力。

诗中提到的“岸柳含烟犹绿瘦,海棠裛雨正红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岸边的柳树依旧青翠,却因春寒而显得弱小;而海棠花则因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鲜艳丰盈。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衰老和内心的孤独。

最后两句“山川信美非吾土,强作清吟祗遂非”,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景的感慨,虽然外地的山川美丽,但始终不是他的故乡,强作吟唱也只是徒劳而已。这种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带着淡淡的惆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见春从沙际归:春天刚刚从沙滩边回来,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2. 堂堂背我迅於飞:描写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树木在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3. 病余窥圃心成怯:因身体虚弱而感到怯懦,透出诗人内心的脆弱。
  4. 老去登楼力苦微:年老力衰,爬楼的力气已微不足道,表达了无奈。
  5. 岸柳含烟犹绿瘦:描绘了柳树的形象,虽绿却显得瘦弱。
  6. 海棠裛雨正红肥:海棠花因雨水而显得美丽丰盈。
  7. 山川信美非吾土:山川确实美丽,但并非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8. 强作清吟祗遂非:强行吟唱美好诗句,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生命的力量作对比,表现出诗人的感受。
  • 拟人:柳树与海棠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但又因身体的虚弱与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这种对比使得情感更加丰富,体现出老年人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活力。
  • :常常象征柔弱,暗示诗人的脆弱。
  • 海棠:象征美丽与繁荣,代表诗人心中依然存在的美好情感。
  • 山川:代表自然的壮丽,暗示对外地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曾伯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春从沙际归”指的是?

    • A) 春天的到来
    • B) 夏天的归来
    • C) 秋天的落叶
  3. “病余窥圃心成怯”中的“怯”意指?

    • A) 恐惧
    • B) 羞愧
    • C) 难过

答案

  1. B) 李曾伯
  2. A) 春天的到来
  3. A) 恐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李曾伯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

  • 主题:李曾伯更多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杜甫则是在国家动乱中表达对故国的忧虑。
  • 意象:两首诗均使用自然意象,但李曾伯的意象更为柔和,而杜甫的意象则显得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泥孩儿 画堂春·一绡香暖看灯衣 山花子·挼柳揉花旋染衣 谒金门·微雨後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望衡图为熊两溟题 题沈知丞园 游碧沼胜居 登山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利口捷给 空想共产主义 珠璧 包含蛙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天壤之觉 支字旁的字 乱真不辨 身字旁的字 赂息 衔思 感恩节 包含贿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钩的成语 暑雨祁寒 足字旁的字 打破饭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