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蓦山溪

《蓦山溪》

时间: 2025-05-02 09:34:12

诗句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柔无力,依依怨和□。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4:12

原文展示:

蓦山溪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
柔无力,依依怨和。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
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白话文翻译:

在柔软的金色阳光下,露珠轻轻滋润着大地。青色的嫩芽刚刚破土而出,轻烟中一枝仍然是那么娇嫩。东风在春天里渐渐变得温暖,轻轻舞动,柔软的春光中夹杂着些许怨愁。旗亭在晚霞中显得格外迷人,清明节也近了。离别的愁绪在心中缠绕,恰似与啼莺深深地询问。灞陵的伤感又一次涌上心头,更加让我思念远方的阳关。在这扳折的时刻,我心中无意,行人却自有更多的怨恨。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金线软:形容阳光像金色的线一般柔和。
  • 玉露:指清晨的露水,形容清新润泽。
  • 拂烟痕:轻轻拂动的烟雾痕迹。
  • 东风著意:东风意图在春天的舞动中传递温暖。
  • 旗亭:指有旗帜的亭子,通常在风景名胜区。
  • 清明:指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日。
  • 灞陵:指西安附近的灞河,古时为离别之地。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口,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

典故解析:

  • “阳关”:常用作诗文中的离别意象,历史上是唐代著名的关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殊,字景阳,号天游,南宋时期的词人,以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清明前后,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春暖花开的渴望。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婉约词,展现了仲殊细腻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离别的惆怅。开头以“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描绘了春日的柔和与生机,透出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气息。紧接着“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离别的愁绪逐渐显露。“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将离愁与春意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纠缠。诗的后半部分“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表达出一种对时间和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的对比,正是仲殊词作的魅力所在,让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描绘了阳光和露水的温柔,营造出一个春意盎然的氛围。
  •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表现了春天植物的生长和生命的脆弱。
  •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东风带来了春天的温暖,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柔无力,依依怨和”:春天的柔和中夹杂着对离别的怨恨,情感的矛盾。
  •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指向清明节的到来,带有思念与哀伤。
  •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将离别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情感的共鸣。
  •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历史背景的引入,增强了离别的悲伤感。
  • “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作者在离别的过程中感到无奈与心痛,强调行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金线软”,将阳光比作金色的线条,形象生动。
  • 拟人:如“东风著意”,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亲切感。
  • 对仗:如“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形成一种节奏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惆怅,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自然的景象,诗人抒发了个人情感,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金线:象征着光明与温暖,代表着希望。
  • 玉露:象征着清新与生命的滋润,带来生机。
  • 青头破初芽: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也隐含脆弱。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复苏。
  • 旗亭:象征着人们在风景中的聚集与回忆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金线软”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风
    • B. 阳光
    • C. 雨
    • D. 云
  2. “惹尽别离愁”中的“别离”指的是什么?

    • A. 离开故乡
    • B. 亲人离世
    • C. 与朋友的分别
    • D. 学业结束
  3. 诗中的“阳关”象征什么?

    • A. 归乡
    • B. 离别
    • C. 友情
    • D. 幸福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仲殊的《蓦山溪》更倾向于描绘自然,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词人的细腻与深情,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仲殊诗词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田家十绝 其九 骤雨 西爽 矮斋杂咏二十首·问宿 谢仵判院惠米 秋宵有感 重九 满江红·……正秋容万里 南歌子·粉絮飘琼树 满江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鹭序鹓行 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流血漂卤 别无选择 遥遥华胄 大字旁的字 原始 閠字旁的字 提摄 共贯 弓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烧香礼拜 局结尾的成语 起鼓 外职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