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6:51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自从分别后,音信传来已是千里,心中这份情感却难以寄托。月光透过碧纱,秋夜里梧桐树下淅沥的雨声,让我几度辗转难眠。高楼之上,目光所及已是天边云层黯淡,只能感到憔悴不堪。想起兰堂中的红烛,心里的火焰虽长却短暂,泪水不禁向他人倾诉。
作者介绍:晏殊(991-1055),字仲明,号幼安,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擅长诗词,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北朝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在离别后对旧情的追忆与渴望。
《撼庭秋》以秋月、夜雨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婉的情感氛围。开篇“别来音信千里”直接表达了与爱人分离后的无奈与思念,令人心生共鸣。接下来的描写中,碧纱和夜雨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画面,出现在诗人心中的是愁苦与无眠的夜晚。诗的最后两句,红烛的燃烧象征着思念的深沉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晏殊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了离别后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浓厚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别来音信千里”指的是: A. 音信频繁 B. 音信全无 C. 音信模糊 D. 音信亲密
“碧纱秋月”中的“碧纱”最可能指的是: A. 碧绿色的丝绸 B. 碧蓝的天空 C. 透明的窗纱 D. 碧玉装饰
诗中提到的“红烛”象征着: A. 繁荣 B. 思念 C. 祝福 D. 坚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