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2:44
过华夫书屋
作者: 晏殊 〔宋代〕
西斋辉赫亘山隅,
嘉致清风世莫如。
乡党名流依绛帐,
烟萝幽境似仙居。
趋庭子弟皆攀桂,
弹铗宾朋总食鱼。
汗简传经亚邹鲁,
粉牌留咏尽严徐。
杯盘互进先生馔,
门巷应停长者车。
坟籍岂惟精四部,
弦歌常见习三馀。
玳簪珠履延豪士,
缥帙牙签刊赐书。
碧沼暮凉浮菡萏,
纱窗秋静漏蟾蜍。
闲庭潇洒移泉石,
华表峥嵘冠里闾。
我恨羁游在芸阁,
不陪诸彦曳长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书屋,映衬着山的边缘,气氛既清新又雅致,世间难以比拟。乡里的名流们聚集在华丽的帐篷下,幽静的环境仿佛是仙境。书房的子弟们争相攀援桂树,宾朋们则聚在一起品尝美味的鱼。通过汗简传授经典,诗歌的粉牌则记录了严肃的吟咏。杯盘交错间,老师的美味在不断上桌,门口的巷子上,长者的车子应当停驻。书籍的分类不仅仅是精通四部经典,弦歌声常常在三余时间里响起。华丽的簪子和珠履招待着豪杰,精美的书籍在册子上被刊印。傍晚时分,碧绿的池塘上漂浮着荷花,纱窗外静谧的秋夜漏下蟾蜍的叫声。闲适的庭院中,潇洒地移动着泉石,华表高耸入云,显得格外壮丽。我恨自己羁留在这芸阁之中,无法与众多才俊一起摇曳长裾。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晏殊在政治上曾任宰相,但他更为人所知的是其词作。
创作背景:
《过华夫书屋》创作于晏殊担任官职期间,表达了他对书院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相聚的珍惜。诗中描写的情景展现了一个理想的文化场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知识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过华夫书屋》是一首展现诗人对书院生活热爱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书屋的美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就以“西斋辉赫亘山隅”揭示了书院的气派和气氛,紧接着“嘉致清风世莫如”让人感受到书院的独特魅力,似乎幽静的环境中流淌着清风,让人心旷神怡。
诗中多次提到的“乡党名流”、“宾朋”等词汇,显示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强调了书屋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还是一个社交的空间。在这个文化氛围中,青年才俊争相攀桂、传颂经典,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流露出内心的惆怅,“我恨羁游在芸阁”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亦隐含着对友人聚会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精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过华夫书屋》成为宋代诗词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书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友谊和自由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羁绊的无奈与惆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乡党名流依绛帐”中的“绛帐”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帐篷
B. 书籍
C. 诗歌
诗中提到的“攀桂”比喻什么?
A. 喝酒
B. 追求功名
C. 读书
诗人对书屋的感情是?
A. 失望
B. 热爱与向往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晏殊的《过华夫书屋》和王维的《山中杂诗》,前者描绘的是书院的雅致与社会交流,后者则描绘了自然的静谧和独处的情感。两者在意境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更注重人际关系,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