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1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15:29
奔湍百折似蟠虬,响入山根汇复流。
咫尺苍崖溪八渡,等閒藜杖我频游。
层崖障日樵声晚,寒谷呼风树影秋。
安得剩栽溪上竹,一庵领尽两山幽。
奔腾的溪水蜿蜒曲折,像是盘旋的龙,声响传入山脚汇聚成流。
在咫尺之遥的青崖旁,我常常用藜杖游玩八渡溪。
层层山崖遮挡了日光,傍晚时分传来樵夫的斧声,
寒冷的山谷中呼啸的风,伴着树影映射出秋天的气息。
我希望在溪边再栽种一些竹子,
让一个小庵堂尽享这两山的幽静。
奔湍:奔流的急水。
蟠虬:盘旋的龙,形容水流的曲折。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为“咫尺天涯”。
苍崖:青翠的山崖。
藜杖:用藜草制成的拐杖,古时道士常用。
樵声:砍柴的声音。
寒谷:寒冷的山谷。
影秋:秋天的影子,指秋天的气息。
剩栽:再种植。
庵:庵堂,隐居的地方。
幽:安静、清幽。
作者介绍:郦权,金朝诗人,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八渡溪边游玩的闲暇时光,融合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八渡崖》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郦权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悟。开篇“奔湍百折似蟠虬”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溪水的急促与蜿蜒,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动感的自然场景。接下来的“咫尺苍崖溪八渡”,则展示了诗人对这片风景的亲近与熟悉,表现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诗中,郦权不仅描绘自然风光,也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安得剩栽溪上竹,一庵领尽两山幽”,表达了他希望在溪边种竹、隐居于此的愿望,显示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将自然的美与人的情感完美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奔湍百折似蟠虬”中的“蟠虬”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藜杖”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