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5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7:16
踏莎行 题破窗风雨图和王筠庵韵
金炯
草带残编,荷衣断袂。
破窗风雨深深闭。
江南倦客正思家,
灯花摇梦来乡里。
翠竹檐前,碧蕉丛里。
秋声斗合愁心碎。
不教潘鬓总成霜,
也应有泪如铅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秋雨中感到孤独的江南游子,他的衣服破烂,窗外的风雨使得他心中更加惆怅。江南的旅人正思念着家乡,梦中灯光摇曳,似乎又回到了故乡的场景。屋前翠竹摇曳,碧绿色的蕉树在秋声中显得格外凄凉,心中的愁苦如同秋声一样让人心碎。即使头发渐白,也难以抑制泪水如铅般沉重。
作者介绍:金炯,元代著名词人,与当时其他文人相比,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作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外漂泊之时,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金炯的《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出游子在风雨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以“草带残编,荷衣断袂”开篇,描绘了游子衣衫褴褛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写到破窗外的风雨,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游子内心孤独和惆怅的映射。江南的倦客在灯下思念家乡,灯花摇曳的意象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引导着游子回到了梦中的故乡。
诗的后半部分,翠竹和碧蕉在秋声中斗合,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愁苦的心情在此加深。最后一句“不教潘鬓总成霜,也应有泪如铅水”,更是直接表达了游子内心的苦楚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与人生的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泪如铅水”)、拟人(如“灯花摇梦”)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无奈,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游子内心的情感冲突,展现出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草带残编”主要表达了什么?
“灯花摇梦来乡里”中的“灯花”指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金炯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