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李肩吾送安恕父回长沙韵 其四

《次李肩吾送安恕父回长沙韵 其四》

时间: 2025-07-31 00:37:19

诗句

自出脩门已及几,家人应赋柳依依。

苟无饥渴吾何戚,见说齐东未解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0:37:19

原文展示

自出脩门已及几,
家人应赋柳依依。
苟无饥渴吾何戚,
见说齐东未解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我离开家门已经有多久了,家里的人应该在为春柳的依依情态而赋诗。只要没有饥渴的困扰,我又何必感到忧愁呢?听说齐国东边的战事仍未解决。

注释

  1. 脩门:指的是家门,脩是修的意思,这里表示出门的时间已经不短。
  2. :作诗,表达情感或描写景物。
  3. 柳依依:柳树在春天时的柔美姿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4. 苟无:只要没有,表示一种条件。
  5. 饥渴:饥饿和口渴,象征生活的困苦。
  6. :忧愁,悲伤的意思。
  7. 齐东未解围:指的是齐国东边的战争没有结束,暗示国家动荡不安。

典故解析

“齐东未解围”提到的齐国,历史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诗中提到的战争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乱有关,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心和对个人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廷弼,号元白,南宋诗人,官至礼部侍郎。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日常生活与山水风光,作品常富于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送别友人安恕父回长沙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家庭和国家的思考。诗中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无奈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出一种在离别时的淡淡忧伤。诗人以自出脩门引入,揭示了他离家的时光已久,内心的情感在此刻愈加显得深沉。接下来的“家人应赋柳依依”,则通过柳树的意象,勾勒出离别的情景,表现出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全诗在平淡中见深情,尤其是“苟无饥渴吾何戚”,诗人以一种淡然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困扰,显示出他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见说齐东未解围”则回归到国家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关怀,令人感受到一种个人与时代的共鸣。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自出脩门已及几”:自从离开家门已经有多少天了,诗人自问时间的流逝。
    • “家人应赋柳依依”:家人一定在吟咏春天的柳树,表达对我的思念。
    • “苟无饥渴吾何戚”:如果没有生活上的困扰,我又为何感到忧伤。
    • “见说齐东未解围”:听说齐国的战事仍未结束,暗示社会动荡。
  2.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苟无饥渴”和“吾何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柳依依的意象不仅美丽,也蕴含了离别的情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依依:象征离别、思念和柔情。
  • 饥渴:隐喻生活的艰辛与困扰。
  • 齐东:代表战争与不安定的社会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脩门”指的是什么?

    • A. 家门
    • B. 学校
    • C. 酒店
  2. 诗人对家人的思念是通过什么意象表达的?

    • A. 竹子
    • B. 柳树
    • C. 桃花
  3. “见说齐东未解围”中的“齐东”指的是哪个国家?

    • A. 魏国
    • B. 齐国
    • C. 楚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的送别诗,表达离愁别绪。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另一首诗,涉及历史与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的诗作,亦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包含魏了翁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唐诗三百首》:对比分析唐代与宋代诗歌的不同风格与主题。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禽 送张子野知虢州先归湖州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簇 橐驼 送鲜于秘丞 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 宋著作寄凤茶 依韵和秋夜对月 和日卧疾恭上人来过不及见因以诗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秃噜 师训 两头白面 包含憋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满替 金字旁的字 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强宗右姓 待时而举 百年偕老 二字旁的字 以指测河 憎愤 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地北天南 衣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