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2:50
桑间小妇好声音,映叶穿枝意已深。
尽日呼郎郎不应,萧萧风雨到前林。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在桑树间的小妇女,她的声音如同清脆的鸟鸣,穿透了树叶和枝条,传递出她的深情厚意。她整天呼唤着自己的丈夫,但却得不到回应。就在她失落的时候,风雨萧萧地吹来了,笼罩了前面的树林。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擅长用细腻的笔触表现情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梅尧臣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个生活在农田环境中的作者,他常常关注乡村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这首诗展现了小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与孤独,是对那个时代女性情感的一种真实写照。
《莺》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小妇女在桑树间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以“桑间小妇好声音”引入,展示了小妇在自然中生活的状态,她的声音如莺鸣般清脆,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接着“尽日呼郎郎不应”表露出她的焦虑与失望,整日呼喊却得不到回应,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是最为动人的部分,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常常处于弱势的地位。最后一句“萧萧风雨到前林”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小妇的孤寂和无奈,风雨不仅是自然的变化,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小妇对家庭的期望与自身的孤独,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古代女性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探讨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孤独与期盼,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情感的深度,表达了对古代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这首诗描写的是谁的情感?
a) 一个丈夫
b) 一个小妇女
c) 一个孩子
答案:b
小妇的声音被比作什么?
a) 鸟鸣
b) 风声
c) 雨声
答案:a
“尽日呼郎郎不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