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0:20
鼎湖不可见,巍然但孤峰。
特立亘万古,气压诸山雄。
黄帝久得仙,游行跨飞龙。
至今世俗传,尚指辇路通。
颇如升天桧,追求白鹿踪。
常言贵荒唐,厥见真儿童。
雇惟此山奇,实宜仙所宫。
水声来冷风,和以成本松。
客枕久未稳,笙箫满虚空。
颇疑九成音,不在二典中。
全恐蚩尤旗,晔晔舒长虹。
虽能独不死,忍视斯民穷。
君看涿鹿战,万古蒙其功。
鼎湖何足道,帝德弥苍穹。
这首诗描绘了鼎湖山的高耸景象,山巍峨而孤立,气势凌人。黄帝曾在此得道,乘龙遨游,如今世人仍指望有通往仙界的道路。诗人形容这山如同追寻白鹿的桧树,常常被视为荒唐之说,但这却是大真之见。山的奇特之处使其成为仙人居所,山中水声和风声交织,宛如松涛。诗人客居此地,心神不宁,笙箫声回荡在空旷之中。他疑虑那九成的音乐不在古籍中,而是担忧蚩尤的旗帜高高飘扬,虽说能独存不死,却也忍于目睹民众的困苦。最后提到涿鹿之战的历史功绩,鼎湖的美丽何足挂齿,帝王的德行却如苍穹般深远。
胡升(约1073—1135),字子舜,号东篱,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以仙山为题,寄托个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仙都山》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通过对鼎湖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关怀。诗中“鼎湖不可见,巍然但孤峰”开篇即设定了高耸的山峰形象,带给人一种孤独而雄伟的感觉,似乎在说即使再高的山也难以见到其全貌,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
接着,诗人提到黄帝,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黄帝得道升天,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生活。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质疑与对理想的抱怨,“常言贵荒唐,厥见真儿童”,强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诗的后半部分,水声、冷风与笙箫交织,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不安。同时,提到蚩尤的旗帜,象征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尽管在此山中,诗人渴望超脱,然而世间的苦难依旧让他无法视而不见,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与历史,形成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空间,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诗围绕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黄帝”象征什么?
“鼎湖不可见”中的“鼎湖”指的是?
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