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4:08
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
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
昨天卖衣服,今天还在卖衣服。
衣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真羞愧见到嫁妆箱。
有时卖愁却仍然缓慢,没有时间让心情转为伤感。
故乡有敌人隔绝,哪里可以再做蚕桑的事情?
“嫁时箱”体现了女性在婚姻中所承载的期待与责任,而“蚕桑”则是指传统的农耕生活与自给自足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在现实困境中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与无奈。
张窈窕是唐代的一位女性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在感情细腻、意象丰富方面颇具特色。
这首诗作于唐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诗人可能经历了战乱、失去故乡等困境,表达了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上成都在事》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往日生活的思索与感慨。开篇“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简单而又直接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一种疲惫与无奈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反复的“卖衣裳”,暗示自己生活的窘迫与困扰,表明她在努力维持生计,却又感到无力与羞愧。
接着,“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更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愧疚。嫁妆箱的出现,仿佛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讽刺。她曾经的美好梦想与如今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感。
最后两句“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敌人的侵扰使得她无法返回故乡,无法再从事自己熟悉的蚕桑生产。这不仅是对生活的无奈,更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挣扎与痛苦,传达出对家乡生活的依恋与无奈,表现了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脆弱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的困境,反映了时代动荡对个体的影响,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衣裳”一词主要指的是什么?
“嫁时箱”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何处事蚕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