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5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53:54
山中二月闻杜鹃,
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
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
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
何用多言伤我情。
在山中二月时听到杜鹃鸣叫,
百花争相斗艳的景象早已消失。
绿荫初生,连春风都不再等待,
啼鸟声声,仿佛在自我伤痛。
北窗边移灯,时已近三更,
南山高林间偶尔传来一声啼鸣。
你回归故里,但又哪里算是归处,
何必多言,让我更加伤感。
洪炎,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创作了许多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代的思考。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间离别的感慨。
此诗写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杜鹃鸣叫的季节,诗人在山中独处,感受到春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时光无情和离别情感的深刻思索。
《山中闻杜鹃》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鸟鸣,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首句“山中二月闻杜鹃”引入了杜鹃鸟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离别的悲伤。接下来的“百草争芳已消歇”则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无情,草木的繁盛已经结束,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紧迫感。
“绿阴初不待熏风”一句,描绘了初夏绿意盎然的景象,然而此时的绿阴似乎不再等待春风的到来,暗含对逝去春天的无奈与惋惜。“啼鸟区区自流血”则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鸟儿的悲鸣,仿佛在为自己的孤独与无奈流泪,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四句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北窗移灯欲三更,夜深时分,诗人独自一人,感到无归之处,暗示着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失落。而“何用多言伤我情”则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似乎在劝自己不要再多说,避免再加重内心的伤痛。
整首诗表达了对短暂生命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归属感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百草争芳已消歇”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北窗移灯欲三更”暗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