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9:56
杀气缠中土,妖徵出泰阶。
架桥凌禹穴,投策暗秦淮。
匪兕歌何苦,非熊愿亦乖。
申胥虽有泪,无地寄余怀。
这首诗描绘了中原土地上弥漫的杀气,妖邪的征兆从泰山阶梯出现。人们架起桥梁,越过禹王的洞穴,暗中向秦淮地区投掷策略。兕(象)为何要歌唱,难道不是因为熊的愿望也变得乖戾吗?申胥(申包胥)即使流下眼泪,也无处寄托自己的思念。
作者介绍:洪炎,生于宋代,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己酉年(公元 1629 年),正值战乱频繁之际,诗人因避难而至龙潭院,内心充满对家国的忧虑与对故土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杀气缠中土”,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紧张、压抑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不安。接着“妖徵出泰阶”,更是将这种不安加深,妖邪的出现似乎预示着国家的危机与未来的不可测。
“架桥凌禹穴,投策暗秦淮”,这一句描绘出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策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焦虑。诗中运用“匪兕歌何苦,非熊愿亦乖”,将兕和熊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不幸命运的感慨与无奈。最后的“申胥虽有泪,无地寄余怀”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悲剧结合,申包胥的泪水不仅是对故国的思念,也是对现实无力的控诉。
整首诗情感复杂而深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敏感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值得反复咀嚼与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对家国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杀气缠中土”主要指什么?
“申胥虽有泪”中的申胥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妖徵”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洪炎的诗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希望,二者在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