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5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雷声轰鸣,仿佛要将三座大山拔起,急促的雨声如同倾倒的百川。
只是在这奇寒的夜里,侵扰了客人的梦境,
若是这一次震动,能让胡烟静止不动!
田园里荆棘丛生,河流中弥漫着腥膻的气味,这种景象已有几年?
我想叩响九关,向天帝请安,但人却不是那样的大手笔,无法与之相比。
作者介绍:洪炎,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其诗风刚劲有力,常用豪放的笔调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诗人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同时也隐喻了社会动乱带来的不安与焦虑。
洪炎的《次韵公实雷雨》通过描绘雷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惊雷势欲拔三山”,以夸张的手法塑造出雷雨的磅礴气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严。接着,“急雨声如倒百川”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强调了雨水的猛烈,仿佛一场浩劫降临。接下来的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虽然外界的雷雨无比壮观,但它却侵扰了自己的梦境,令人感到寒冷和不安。
“田园荆棘漫流水”,描绘了田园景象的荒废,河洛一带的腥膻气味更是暗示了社会的困境与动荡。最后两句中,诗人希望通过叩响九关向天帝请安,但又自谦“人非大手笔”,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认知与无奈。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雷雨的壮观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惊雷势欲拔三山”中的“拔”字意指:
A. 拔出
B. 撼动
C. 移动
D. 砍伐
“河洛腥膻”中的“腥膻”主要形容:
A. 美味
B. 荒凉
C. 臭味
D. 清香
“拟叩九关”中“九关”象征:
A. 朋友
B. 目标
C. 自然
D. 天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洪炎的《次韵公实雷雨》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但洪炎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焦虑,而杜甫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悲痛。这种对比展示了两位诗人在相似题材下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